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最新动态

2025

02/21

11:30

来源:
巴楚县融媒体中心

字体:【

访问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胡杨精神” 润边疆 志愿服务 “大作为” —— 巴楚县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来源:巴楚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25-02-21 11:30 浏览次数: 字体:【

巴楚县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小胡杨”志愿服务品牌为载体,弘扬“坚韧不拔、向上向善”的胡杨精神,自2015年启动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海援疆巴楚分指的协同支持下,构建起“党建引领、专业赋能、群众参与”的志愿服务体系。300余名志愿者扎根基层,累计开展心理疏导、文化传承、民生帮扶等活动380余场,惠及群众超10万人次,探索出一条志愿服务助力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坚持党建引领,以“小胡杨”精神为内核,将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大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组织300余名志愿者组建8支专业化服务队,深入乡村、社区、学校等开展公益帮扶、文化传承等活动180余场,惠及群众5万余人次。通过“传统文化+心理服务”双轮驱动,培育国家级心理咨询师20名、非遗传承志愿者18名,打造“十二木卡姆”非遗推广、集体婚礼等特色品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基层,增强群众文化认同感。

深化沪疆协作,搭建“引育用”一体化平台。依托上海援疆资源,引入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领域专家100余名,开展专业化培训50余场,输送本地志愿者赴沪学习30人次,形成“理念输入+实践反哺”双向赋能机制。联合组织部、文旅局等10余个部门,共建“心理咨询服务点”“非遗传承基地”等阵地5个,创新“融媒体+志愿服务”模式,扩大活动影响力,推动“百籽连心文艺演出”等品牌项目成为县域文化新名片。

健全“专业服务+群众参与”长效机制。以“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为抓手,推动心理咨询服务团队年均开展心理疏导100场,惠及4万余人次,化解基层矛盾隐患;挖掘文化资源,举办传统节庆、技能培训等活动,带动200余名群众增收。完善志愿者激励保障机制,通过积分兑换、荣誉评选等方式激发服务热情,形成“骨干带动、全域参与”的治理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胡杨力量”。

“小胡杨”志愿服务品牌已成为巴楚县基层治理的亮丽名片。下一步,巴楚县委社会工作部将持续深化品牌内涵,拓展服务领域,推动志愿服务与民族团结、民生改善、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通过优化“专业培训+实践赋能”机制、打造“线上+线下”双轨服务平台,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让“小胡杨”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为谱写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编辑:阿依帕热

【打印本文】【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