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回顾
(一)坚持综合施策、难中求成,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一是经济指标稳中有升。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8%,固定资产投资剔除光伏外增长77.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17%,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4.9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二是工业园区作用凸显。累计投入15.45亿元用于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积极跑办调整园区总体规划,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了“一园三区一飞地”产业空间布局,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0.3%,在全疆C层级园区(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中评估为优秀,晋升8位次,在喀什地区各县市工业园区综合考评中位列第一。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49家,吸纳就业9000余人。三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逐步壮大,建成投产喀什、和田、克州等地最大的印染生产线,全县纺锭规模达200万锭、织机规模2100台,棉布、棉纱产量分别达到2.89亿米、11.74万吨,增长128.99%、35.3%。绿色矿业产业链加快成长,规上工业企业增加2家、达到6家,工业产值4.22亿元、增长1.62倍,规上工业增加值1.33亿元,增长1.95倍。1200万吨钒钛磁铁矿选矿试生产,240万吨氧化球团厂项目加速推进,新疆首个年产30万吨钛白粉、钛产业一体化项目落地,延伸了自治区钒钛产业链,钒钛磁铁矿开发取得历史性突破。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攀升,粤水电160万千瓦光伏项目开工建设,喀什地区首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建成并网,现已并网163.78万千瓦,年发电量19.11亿千瓦时,增长83.92%。四是招商引资再创佳绩。聚焦纺织服装、绿色矿业、新能源等领域招商引资,考察企业30多家,引进落地项目15个,全年招商引资区外到位资金62.19亿元、增长22.03%,其中: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4.63亿元,占85.28%。五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将37项高频事项下放至全县241个村(社区),推进政务服务数据可视化平台建设,提升数字政府水平。全年“高效办成一件事”接待群众38万人次,办件量33万余件次,群众满意度达99.6%。六是旅游发展高歌猛进。成功举办第五届新疆喀什丝路文化胡杨节暨巴楚县第十四届胡杨文化旅游节(主会场)、红海马拉松等品牌活动,《极限挑战》第十季走进巴楚开机录制,积极参加疆内外文旅宣传推广,巴楚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全年接待游客462.73万人次、增长76.92%,旅游综合收入24.91亿元、增长79.08%。
(二)坚持多措并举、强农固本,乡村振兴步履坚实。一是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粮食种植面积57.88万亩,完成2.65万亩小麦良种田建设,全年粮食收获31万吨,做好“百千万”高产创建示范工作,抓好盐碱地综合利用,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粮油、绿色有机果蔬、优质畜禽产品等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新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8家,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36亿元,增长7%。二是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消除返贫风险296人,脱贫和监测劳动力稳定就业3.85万人,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紧盯示范村项目建设,持续加强衔接项目资产管理,抓好脱贫户及监测户稳岗就业,完成31411名脱贫人口就业。三是和美乡村建设加快。创建自治区级乡村示范振兴村2个、地区级农民合作社9个,成功申请农业生产发展资金456万元,修建农村公路125.85公里,实施村道安防198公里,扎实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完成新建户厕366座、整改户厕2958座。
(三)坚持用情用力、实干为民,群众生活越过越好。一是就业增收稳固有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09万人,开发各类就业岗位7.3万个,举办招聘活动73场次,城镇新增就业623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2.34万人次。二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改善办学条件,逐步优化城乡学位供给,多渠道解决师资短缺问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大力发展校园特色足球,创建3所全国足球特色示范校,足球竞技水平明显提升,斩获国家级荣誉3项、自治区级荣誉9项、地区级荣誉13项。三是健康巴楚建设加快。持续深化医疗改革,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全县组建签约团队234个,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四是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全县参保职工2.8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34.4万人,参保率达到常住人口的99%;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实现城乡困难群体应保尽保。五是民生实事如期兑现。2024年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兑现了为民承诺。红海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工,41个老旧小区改造、1200套公租房、4280户“煤改电”全部完工,城市新增绿化面积37万平方米。六是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举办县级群众性文艺活动54场次,乡镇开展文艺活动9000余场次,惠及群众55.56万余人次,组织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42次,惠及群众13.4万余人次。
(四)坚持系统施治、绿色发展,生态屏障更加牢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10天,提升2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面落实林长制,研究制定《2024-2030年防沙治沙总体规划》,完成防沙治沙任务63.85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24.2%。
(五)坚持廉洁奉公、担当作为,政府自身建设务实有效。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自觉接受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44件,政协提案48件。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会议、发文、督检考同比分别压减10%、8%、40%。一体推进法治巴楚、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党政机关聘请法律顾问实现100%全覆盖,行政机关出庭应诉率100%。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达到95%以上,办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7975件,信访案件办结率实现100%,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公开政务信息1000余条,推动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
深入贯彻落实第九次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精神,实施援疆项目60个,落实资金4.79亿元,建成群众应急救助储备库、全民体育中心、胡杨书院等民生基础设施,持续开展“小胡杨”“红柳花开”等系列交往交流活动81场次,惠及7226人,有力推动了巴楚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
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兵地一家亲”理念,召开兵地联席会6次,开展拉动演练48次、兵地劳务协作转移就业2139人。图木舒克市—巴楚县公路延伸段(城南路)建成通车,伽师总场—色力布亚镇二级公路建设项目顺利开展。42所兵地学校(园)结对共建,互派54名优秀骨干教师挂职交流,切实解决184名兵地学生转学需求,兵地融合发展成效明显。
二、2025年主要目标
今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20%;招商引资区外到位资金增长10%;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9%、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三、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牵引,持续搭平台、激活力,掀起干事创业崭新的一页。一是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稳步推动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二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健全落实政企沟通协商和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制度,完善县级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工作机制,落实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措施,完善企业困难诉求闭环解决机制,支持和引导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发挥自律、协调和服务作用,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规范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涉民企业行政检查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三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落实好自治区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提升财政管理能力,统筹用好各类财政资金,多渠道盘活资源资产。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兜牢“三保”风险底线。四是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定期对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开展全面的公平竞争审查,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协同推进机制,探索推进项目审批不见面制度改革,深入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窗口”、招标投标等“放管服”重点领域改革,完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保障机制,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数字赋能政务服务。五是深化对口援巴工作。加强与上海援受双方的对接,集中财力谋划一批涉及就业、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援疆项目,积极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来巴开展短期或定期交流服务,推进“小胡杨”“红柳花开”等援疆品牌建设,加大沪巴两地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方面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六是积极推进兵地军民融合发展。认真落实兵地融合发展各项重点任务,积极与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政府开展常态化沟通协调,加强师资、医疗队伍双向交流,推进巴楚县—图木舒克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作区建设,实现产业链的互补和优化,不断加深兵地各族群众更深层次的交往交流交融。
(二)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着眼抓产业、强项目,掀起经济发展崭新的一页。一是持续实施工业突破行动。以科技创新引领“1+3+N”现代产业发展,推动工业量质双提升,力争实现全县工业产值达增长25%,工业企业达到233家。二是实施百亿级工业园区创建。以打造喀什地区首批百亿级工业园区为目标,聚焦棉花和纺织服装全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绿色矿业等“三个主导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一园三区一飞地”的空间布局,重点推进生产生活要素保障项目,着力将园区打造成为产城融合样板区。三是培育壮大棉花和纺织服装全产业链。持续推广优良棉花品种,推动现有轧花生产线设备提升和工艺改良,补齐化纤短板,突出大圆机、喷气式织布项目,扩大针织印染产能,招引面辅料生产企业,引进国内品牌食用油与新疆银谷泰油脂有限公司合作,积极引进棉粕、棉短绒加工企业,提高棉副产品就地转化率。四是持续推进新能源产业建链成群。按照“一个基地、一个园区、光伏+”的发展目标,围绕光伏装备制造上下游,做优装备制造产业园,积极推进巴楚县1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30万千瓦/120万千瓦时储能项目开工建设,巴楚县16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项目建成并网,新能源装机并网规模达323.78万千瓦,年发电量25亿千瓦时,光伏装备制造产值8亿元以上。五是加快发展绿色矿业产业链突破。围绕铁、钒、钛开展采、选、冶,实现钒钛磁铁矿的绿色、高质、低成本、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开发利用。召开钒钛产业论坛,成立巴楚县钒钛研究实验室,大力推进矿权整合工作,启动钒钛新材料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设立认定化工产业集中区。六是做大文旅产业,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加快推进巴楚红海5A级景区创建,完成4个景区创A,优化旅游市场环境,提升丝路巴楚-胡杨之都整体旅游品牌形象。七是推动有效投资持续增长。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最新政策,加大项目储备力度,持续优化项目全过程调度管理,发挥重大项目协调机制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续建项目2月底全部复工,新建项目3月初集中开工一批,实现“开门红”。八是促进消费潜能充分释放。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新能源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等消费。积极创建“商贸四街”,完善物流体系建设,优化区域物流布局,畅通物流通道,推动物流业发展。九是强化科技人才保障。对标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完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5家、专精特新企业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8家。做好自治区“2+5”重点人才计划项目申报不少于4个,柔性引进专家人才40名。
(三)以民生所需为根本,切实优服务、厚保障,掀起群众美好生活崭新的一页。一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精准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脱贫群众、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大力培育劳务品牌,深化跨区域劳务协作,结合县域主导产业,推广实施校校、校企合作,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8000人。二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力争义务教育阶段主要学科综合均分提升5分以上,高考本科上线率提升3.29%以上,积极创建1所自治区语言文字示范校。持续推进县第三中学特色足球学校建设,积极承办有影响力的足球赛事,力争在全疆范围内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典范;持续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夯实职业教育办学基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实习就业管理,确保顶岗实习率保持在100%、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三是优化医疗卫生服务。常态化开展全民免费健康体检,持续做好公共卫生服务,深化医药体制改革,抓好医保基金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工作和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疫苗接种工作,建立健全孕产妇及新生儿健康管理机制。四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全县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困难群体参保率达100%;完善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落实残疾人、80岁以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补贴发放政策;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五是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品质。加快补齐供水、供热、燃气等市政基础设施短板,抓好“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强化市场供应保障,满足人民需求。
(四)以强基提质为抓手,聚力守底线、促发展,掀起乡村振兴崭新的一页。以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目标,一是抓好重点任务。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常态化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做到应纳尽纳,杜绝体外循环,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种业振兴上,建设小麦良种田3.16万亩、棉花繁种田2.5万亩、牛品种改良2.6万头、羊10万胎次。产业基础上,重点实施高标准农田7.99万亩、斗渠100公里、土地碎片化整理4万亩,力争将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至0.57以上。特色产业上,按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错峰上市的原则,重点发展小茴香、辣椒、留香瓜等特色作物。市场主体培育上,创建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家、地区级2家,国家、自治区示范社各2家,示范家庭农场5家。科技应用上,强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农机装备升级。农产品监管上,严守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底线,高标准完成农产品定量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抓好四个涉农产业发展。稳定冬小麦26.5万亩、正复播玉米28万亩、棉花135万亩、蔬菜7.3万亩、油料0.5万亩、大豆1万亩,嫁接改优林果30万株,通过各项农业综合举措提质增效,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强招商引资,持续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三是抓好三项试点。实施1.24万亩盐碱地耕地后备资源开发、1.3万亩盐碱地耕地改造提升、0.2万亩“渔农综合体”建设,打造1个万亩高标准农田连片示范区,持续推进1万亩微咸水淡化及盐碱地协同治理项目前置要件办理。四是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对标国家级园区标准,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五是建设美丽乡村。全力推进2个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五)以科学规划为指导,紧扣强基础、提内涵,掀起城镇建设崭新的一页。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扎实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与安全韧性提升行动,打造新村路文化街区和迎宾路示范街区,积极有序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二是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区供热、市政道路、基础设施示范性街区改造、停车场建设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三是推进城市美化绿化亮化。持续推进喀什河道及岸线整治美化,加快实施光明路至友谊路段流水公园改造提升,对军民路、幸福路、体育路等10公里机动车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进行新建及改造。对公园公共区域特色景观带进行补植补种,满足群众休憩娱乐需求,抓好城区环境卫生和商铺经营秩序,积极争创自治区级园林城市。
(六)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突出增“颜值”、美环境,掀起生态文明建设崭新的一页。一是打好蓝天保卫战。落实《巴楚县大气污染防治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持续推进重点行业企业蒸汽锅炉超低排放等改造,加强挥发性有机物企业监管,加大扬尘管控,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43.3%,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53微克/立方米。二是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定期开展地表水及集中式饮用水水质监测,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严禁超采地下水,建设节水型社会,完善涉水重点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主要河流、湖库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地下水水位保持稳定,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达到30%。三是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严格管控涉重金属、危险化学品等企业的土壤污染风险,农膜回收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均达到85%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以上,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均达100%。
(七)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坚持抓党建、转作风,掀起有为政府崭新的一页。一是突出党建引领。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一项长期政治任务、战略任务,坚持“第一议题”“常设议题”制度,完善传达学习、研究部署、督促检查、结果报告全流程工作闭环管理机制,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二是加强民主法治。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做好“一规划两纲要”终期评估和“八五”普法规划验收评查,坚持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重大行政决策事前论证和事后评估,抓好巡视和审计反馈问题整改,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三是提升落实能力。纵深推进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落实“四线一环”工作要求,完善各负其责、协同高效的执行体系,健全督查督导、实绩考核、跟踪问效等监督机制,让“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成为政府系统的新标尺、新风向。让党员干部站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四是建设廉洁政府。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对标对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六大纪律,狠抓落实。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基层减负有关规定,持续深化作风建设。
(此件删减部分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