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动文化、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提升公共服务,优化发展格局,增强产业质效,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产业支撑和强大精神动力。
二、发展方向
加快构建文体旅融合发展格局,立足我县文化体育旅游资源优势,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大力推动文化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以高质量文化供给、丰富的体育运动、多彩的旅游体验,展示、传播、宣传、推广巴楚,逐步实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群众性文体旅活动更加蓬勃,文旅产业发展质效更优,群众文旅生活满意度不断提升。
三、发展思路
突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繁荣文化旅游市场,壮大特色文旅产业发展。引进培育一批重点文旅企业,激活我县优质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一批旅游品牌项目;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促进文艺精品向文旅产品转化;持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广泛开展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全面完成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实事任务,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四、发展任务
1.推进文化润疆,铸牢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胡杨精神,深入挖掘巴楚特有的红色文化、胡杨文化和汉唐文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着力推进中华文化进乡村、进家庭、进群众心中。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为文化润疆的重要平台,整合现有资源,发挥阵地作用,以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平台为目标,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建好用好县、乡、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持续净化社会环境,不断破除群众观念上的陈规陋习,破除不利于身心健康的传统习俗观,融合感恩教育,让文化润疆在基层实起来、强起来。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核心和主要内容,开展中华传统礼仪培训和读国学、诵经典读书等“知书达礼·文明修身”系列活动。利用元旦、春节、元宵、端午、中秋、国庆等节庆组织开展贴春联、扭秧歌·打腰鼓·舞龙狮、赛龙舟等“我们的节日”—中华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和“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精品图书、文艺、文博”等各类文化下基层、进机关、进校园活动。组织开展返乡大学生足球比赛、青年篮排球比赛、广场舞比赛、农牧民运动会等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到文艺演出、文体活动中。利用文化大舞台常态化组织文化活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把文化大舞台真正变成群众文化活动的大舞台,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聚共识,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坚持正确导向,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重点的文化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挖掘一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新时代先进模范人物,在全县开展主题巡演活动,让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营造人人争当先进模范的良好社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群众的精神追求、外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深入开展美丽乡村文化引领工程。将美丽乡村文化引领工程与主题教育活动、文化品牌建设,文创产业发展和非遗传承推广等结合起来,提高乡村文化内涵。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深入开展“倡导新风尚、树立新气象、建立新秩序”活动,教育引导群众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用现代文化浸润心灵,养成自觉遵守传统美德和公序良俗的好习惯。深化“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扎实开展“五好家庭”“四好三美一卫生”系列评选,推动形成爱国爱家、向善向美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开展文化培育工程。深入开展以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红色记忆主题教育活动、历史记忆主题活动等系列活动,推动活动常态化,形成全民传承中华文化、凝聚价值共识的良好氛围。持续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最美逆行者”等推荐评选,运用事迹巡展、文艺巡讲、微电影等多种形式,展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感人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上,传递社会正能量。
维护意识形态绝对安全。坚持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万家”活动,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各族群众,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历史文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常态化机制,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党史国史和新疆历史教育,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故事,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声音,切实增强“五个认同”。深入推进“去极端化”教育,坚决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蔓延,巩固思想文化阵地。扎实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深入开展“净网”“清源”“护苗”“秋风”“固边”专项行动,坚决查堵和打击政治性有害出版活动,加大对政治谣言和有害信息的整治力度,坚决杜绝错误思想言论传播。规范基层文化阵地使用标准、管理流程,管住用好博物馆、文化馆(室)、图书馆(室)、农家书屋、文化大院、文化大舞台、农民夜校、等各类文化阵地,确保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强化教育引导,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微电影、微视频、公益广告创作刊播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文化墙、街面广告、景观小品、生活日用宣传品、农民画及新媒体产品等宣传载体,多形式宣传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发展主流媒体阵地,着力增强舆论宣传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县融媒体中心改造升级工程,提升县融媒体中心功能配套及应用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好“万村千乡文化产品惠民行动”、自治区推送优秀电影播放等文化惠民活动,落实“一村一月至少放映一场电影”。开展“东风工程”,向全县各乡镇、村(社区)赠阅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发挥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平台作用,用好乡村大喇叭,把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发挥好县、乡、村三级宣讲员作用,持续深入开展四史、五观、七个白皮书群众宣传教育,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故事,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声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批分次对县乡宣传文化干部、融媒体中心专业人员、宣讲团人员、草根宣讲员进行培训,组织到疆内外发达地区交流学习,提升能力。实施引智工程,积极引进疆内外各类优秀文化专业人才。培养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带头人,举办文化讲解员、非遗传承人等培训班,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思想正、业务精的地方文化人才队伍。发挥文化援疆人才“传帮带”作用,邀请上海市各类文化团体、传媒单位来巴楚开展各类交流培训活动,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高素质宣传文化干部人才队伍。
2.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县城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加强对文物古迹遗址的保护、研究、利用,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不断增加文化资源。抓好历史文化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改扩建、影剧院等文化载体建设。深入挖掘利用巴楚丰富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资源,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旅游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打造鲜明的中华文化标识。加强乡镇(场)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等文化阵地建设,配齐配套相关文化设备设施,增强群众对文化需求的满足感和获得感。继续深化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政策。推动培育“书香巴楚”全民阅读品牌活动,发挥好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提高博物馆陈列展示和社会服务水平。完善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形成以县级馆为总馆、乡镇文化站为分馆,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图书室为服务点,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真正做到区域城乡文化服务标准化、均衡化,全覆盖、无死角,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供给。
扩大体育场地设施规模。加强室内运动场馆、体育公园、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运动广场、健身步道、室外篮(排、足)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舞台等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按照“管办分离和非营利性”原则,通过委托授权、购买服务等方式,招标选择专业的社会组织或企业负责管理运营公共文体场所,促进公共文体场所低价或免费向社会开放,提高场地设施运营能力和综合效益。
推进基层文化体育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加强文化体育人才培训,着力培养一批基层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配齐配强乡镇村(社区)文化力量。围绕“到人、管用、有效”目标,完善文化队伍管理办法,明确专人负责组织协调文化方面工作,将乡镇村(社区)的文化工作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纳入到目标绩效考核体系中,切实发挥各级文化工作人员的职责作用。组织专业人员到基层教、学、帮、带,强化基层文化体育队伍建设和服务水平,增强群众对文化需求的满足感和获得感。改革优化县文工团,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充实文艺创作队伍、大力引进年轻演员夯实人才梯队,进一步提升文工团整体战斗力。加强对社会文艺团队的艺术指导,就规范队伍建设与管理、改善活动设施和设备、拓宽活动舞台和空间、丰富节目类型等方面给予专业性意见,繁荣群众文化事业,发挥社会文艺团队在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鼓励发展足球。进一步发挥好新疆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品牌效应,强化青少年足球训练,争创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形成场地、训练、比赛、教练、经费保障一体化管理机制,确保巴楚足球主力军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邀请内地足球俱乐部专业足球教练,来巴楚开展教学培训,提高我县体育教练水平。
3.完善文化旅游全产业链
构建“一核、一轴、三功能区”旅游布局。一核为叶尔羌河绿洲田园旅游集散中心。主要依托红海景区、红海滑雪场、白沙山景区等资源,发展成为城区休闲商务和旅游集散中心。重点开展休闲度假、商贸会务、餐饮娱乐、滨水观光和文化展示等活动。一轴为南疆绿洲风情旅游发展轴。主要依托叶尔羌河沿线两大天然野生胡杨林场资源,重点开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活动。三功能区为天然胡杨林生态休闲旅游区、西域历史文化探秘旅游区、绿洲田园风情乡村度假旅游区。主要依托下河林场、夏马勒林场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勒亚依里塔格山、白沙山、托库孜萨来遗址、恰尔巴格沙山、低空飞行基地、红海景区、巴楚县国家湿地公园、刀郎木卡姆艺术等资源,发展成为胡杨林生态休闲中心、历史探秘与地质研学体验中心和绿洲田园风光体验中心。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借助交通区位优势,建设巴楚旅游集散次中心和喀什旅游东大门集散服务节点。对标国家5A和4A级旅游景区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体系,完善红海景区和白沙山沙漠公园各类软硬件设施设备,做好巴楚县勒亚依里塔格山(唐王城)国家地质公园保护开发。构建智慧旅游系统,进一步完善叶尔羌河巴楚段生态旅游走廊开发,形成叶尔羌河流域主线路、支线路和返程线路3条;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自驾车营地、旅游厕所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紧跟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全力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丰富田园乡村的体验度。
完善四季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打造经典旅游线路,在做好市场调研和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针对各阶层消费群体、四季旅游景观、不同消费习惯,按照串点、成线、带面的方式,加强同内地和兵团的文化旅游交流,打造串联巴楚县和图木舒克市知名景区(点)的旅游环线,形成“春探古道、夏游红海、秋赏胡杨、冬戏冰雪”的四季旅游套餐,实现全年旅游无淡季。通过落实旅游优惠奖补和优惠政策、举办“丝路文化胡杨节”“喀什人游喀什”“野胡杨杯摄影大赛”等系列节庆和赛事活动宣传推介巴楚,开展“引客入巴”,切实提高巴楚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开放度。指导帮助乡村创建旅游重点(示范)村、A级景区,发展农(渔)家乐、民宿、采摘经济,培育旅游富民产业链。
开展旅游服务提升专项行动。以“微笑新疆”为引领,在旅游行业开展微笑服务进机关、进景区、进企业、进车站、进商场、进广场、进人员密集场所等活动。通过与各职业院校合作,吸纳旅游专业人才,采取“委培”等方式培训旅游从业人员,坚持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游客提供文明规范、优质高效的旅游服务,营造“热情、好客”的浓厚氛围,实现全县旅游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4.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立足我县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更多高品质、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更好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建设勒亚依里塔格山地质公园、唐王城遗址公园、巴楚胡杨林国家森林公园等富有文化底蕴的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利用民俗风情街、泰和休闲街区、叶尔羌夜市、创元广场、金石里广场等休闲商业广场和特色购物街区等,发展现代城镇旅游休闲夜间经济,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休闲游憩娱乐街区,不断更新消费场景,刷新消费体验,增强群众参与感,推动消费能力持续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打造富有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和民俗村落。深入挖掘色力布亚镇、夏马勒乡、夏马勒奇特(10)村、阿纳库勒乡塔拉硝尔(14)村等乡镇、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加强文化品牌建设,积极培育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胡杨人家、特色小镇和民俗村落。充分调动各类文艺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精心组织创作出一大批以历史人物、传说故事和现实生活为题材的思想精深、内容精彩、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精品,探索“旅游+演艺”模式,让文化促进旅游品质的提升。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打造红色文化生态示范地。探索景区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利用“红色+文化遗产”的模式,促进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以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方式传播推广红色文化。积极发展文物文博旅游。推动建立中小学生、干部群众定期参观文物文博场馆的长效机制,推动历史文化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常态化对外开放、延时错时开放。常态化开展流动文博馆活动,推出以文物博物馆为载体的文化体验游、研学旅行、定制旅游精品线路,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创新发展沙漠文化旅游。充分发掘我县白沙山、黑山、勒亚依里塔格山等沙漠文化旅游资源,坚持人文性、景观性、体验性相结合,鼓励发展沙漠旅游新业态,加快白沙山沙漠公园景区建设,打造沙漠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开发旅游周边巴楚特色民俗、胡杨、沙漠等文创产品,加强同内地和兵团的文化交流,加强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巴楚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1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