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300104040/2022-00831 公开信息来源 巴楚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

巴楚县纺织服装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来源:巴楚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 2022年09月01日 点击数:

第一章总则

1.1 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1.1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纺织工业“十”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百万人就业规划纲要》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意见》《新疆巴楚县总体规划》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1+3”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差别化、特色化、绿色发展为突破口,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重点发展以棉花、罗布麻等为主要原料的纺织产业,并带动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逐步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大幅提升纺织产业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构建巴楚县纺织服装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拓展中西亚等国际市场为依托,以加强自主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快速提高纺织服装产业规模水平和促进就业为任务,努力将巴楚县建设成为自治区重要的纺织产业基地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促进巴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长治久安。

1.1.2 规划原则

1.1.2.1 坚持发挥比较优势,体系资源转换效益原则

充分利用喀什地区、巴楚县棉花罗布麻等原料资源和区位优势,开发生产纯棉纱、粘棉混纺纱、棉麻纱、纯麻纱以及下游高档家纺、针织制品、服装服饰等。

1.1.2.2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就业第一战略

按照《关于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意见》要求,把增加就业尤其是巴楚及周边区域少数民族群众就业作为首要任务。在强调产业集聚发展的同时,把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与城镇化有机结合,以就近就地、便于就业为原则,切实通过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当地就业,创造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

1.1.2.3 坚持科技进步,突出发展重点原则

依靠科技进步,支持和发展利用高新技术、先进生产设备,对纺织服装产业进行规模化、集群化建设。以优势资源为依托,综合考虑产业基础、技术优势、区位优势和市场条件等方面因素,优先发展比较优势突出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品牌,壮大综合竞争实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2.4 坚持环境优先原则

规划突出“环境优先”的原则,充分协调产业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引导无污染的纺织、服装等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引进高标准、高技术纺织工艺与设备,同时因地制宜,结合地域文化、自然环境特征创造独具特色的纺织、服装工业区环境。

1.1.2.5 可持续发展原则

按照“两个可持续”的总体要求,以巴楚县工业园区建设为契机,推动巴楚县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跨越式发展;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支撑,发挥纺织、服装传统工艺技术优势,拉动地方就业,引导农牧民向城镇集中;在路网结构、用地布局、开发强度控制上,完善工业园区周边的配套设施,增强联系园区与城市的通道建设,优化功能分工;力求有益于形成经济效益和环境良性互动的秩序,实现以环境出效益,有利于滚动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1.2 规划的编制依据及编制单位

1.2.1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十”发展规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纺织工业第十个五年规划》

《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百万人就业规划纲要(2014-2020年)》

《关于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意见》

《新疆巴楚县工业园区规划》

国家及地方的其它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

1.3 规划的范围及年限

1.3.1 规划范围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纺织工业“十”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百万人就业规划纲要》《新疆巴楚县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依托巴楚县的纺织园区地位优势和当地的资源优势,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纺织服装为主导,以纺织产业集约化为目标、实现纺织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建设新疆小纺织品出口生产基地,构建巴楚县特色纺织服装产业园区。

本次规划范围为巴楚县纺织服装产业园“一园三区”(纺织服装产业区、色力布亚服装服饰加工区、乡镇家纺服饰区),纺织服装产业园总占地面积约8860亩。

巴楚县纺织服装产业区规划布置在巴楚县城西边的巴莎高速的两侧,创业大道以北区域。色力布亚民特服装服饰加工区位于色力布亚镇,乡镇家纺服饰区位于各乡镇社区。

1.3.2 规划年限

规划基准年:2021

规划远期年:2025

第二章 发展条件分析

2.1 规划区现状概况

2.1.1 自然条件

位置境域

巴楚县隶属新疆喀什地区,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北缘,东与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县接壤,南与麦盖提县接壤,正西与伽师县相接,西南与莎车县、岳普湖县相连,北至天山支脉柯坪山系与阿克苏地区的柯坪县交界。全县总面积2.1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人。巴楚县地处交通要道,是南疆的交通枢纽和喀什地区的东大门,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和“丝路明珠”。国道314线、省道215线和南疆铁路贯穿县境,构成了巴楚县优越的陆路交通优势,是全国人流、物流由喀什进入中亚的重要通道,是喀什、克州、和田地区及西藏阿里地区的交通枢纽,是南疆重要的客货集散地之一,也是喀什地区东北部经济圈的核心。

全县地貌大致可分为沙漠、山地、洪积平原及冲积平原三大部分,全县的绿洲集中在叶尔羌河和喀什噶尔河沿岸的冲积扇平原上,由西南到东北呈狭长地形,绿洲面积约1264万亩。巴楚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干燥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干热少雨,春季多风沙,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适合粮食、棉花、林果等作物生长。

水文条件

叶尔羌河是巴楚县唯一的地表水资源,叶尔羌河属冰川、融雪及降雨共同补给的混合型河流,洪峰流量很大,洪枯流量很小,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夏季水量集中,春季水量少。最丰年径流量95亿立方米,最枯年径流量44.68亿m³。其年平均流量为142m³/s,根据地下水规划报告,当地表水供给不足时,采用地下水补充。

叶尔羌河纵贯巴楚县340公里,全县地下水资源丰富,巴楚县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66990万m³可开采量为24100万m³但是绝大部分为苦咸水,不能直接饮用,可直接利用量很少。农业和城市用水主要依靠小海子水库、阿纳库勒水库供水,小海子水库是全国最大的平原水库,库容量约7亿立方米,灌溉兵团农三师7个团场和巴楚县的八十余万亩农田,该水库的调节库设计容量九千多万m³。

巴楚属于温带大陆性干燥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冬季长,春季、秋季短,干旱少雨,风沙天气多,无霜期长。主要气象灾害为大风、沙尘暴、浮尘、冰雹、霜冻、春旱和洪涝。年平均气温12.1℃,年日照数在2859-3130小时,年均无霜期225天,一月份平均气温-6.2℃,七月份平均气温26℃,年平均降水量60mm左右。

工程地质

纺织服装产业园区所在地区域,地质结构较稳定,区域内没有发现岩崩、滑坡、泥石流、沉降的因素,也没有古墓、采空区、地面沉降等情况。

园区场地内地势较平坦,场地的地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堆积,岩性以粉质粘土及粉土为主。

地基结构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层:耕土,棕褐色,松散,干燥~稍湿,层厚0.5~0.6m。以粉质粘土为主,虫根孔发育,含少量植物根系。

②层:粉质粘土,棕红色,稍密,稍湿~饱和,可塑,埋深0.5~0.6m,土质均匀,粘感较强,虫根孔不发育;层内不连续夹有粉细砂薄层。层厚2.5~3.2m,孔隙比(e)0.902~1.045,天然含水量w(%)31.32~40.09,天然密度(g/cm³)1.86~1.88,重型圆锥动力触探修正锤击数2.0~3.8击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压缩模量4.86Mpa。

③层:粉土,灰色,稍密,饱和,埋深3.1~3.7m,粘感较差,手搓有砂感,层内不连续夹有粉细砂薄层。该层为巨厚层,揭露厚度4.7~6.0m,孔隙比(e)0.824~0.929,天然含水量w(%)26.25~30.39,天然密度(g/cm³)1.82~1.88,粘粒含量(%)12.5~24.3。重型圆锥动力触探修正锤击数2.9~6.9击,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压缩模量5.49Mpa 。

根据勘探及区域地质资料反映,园区内无断裂构造,并未发现其它不良地质现象。

矿产资源

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钒钛磁铁矿、花岗岩、岩盐等,钒钛磁铁矿、花岗岩已探明储量均在2亿吨以上,黄石矿储量为约100万吨。

旅游景点(区)

巴楚县境内有西海湾风景旅游区座落在新疆第三大季节性河流——叶尔羌河流域下游。该旅游区湖水清澈,湖面开阔,物种丰富,是一观赏游览、娱乐休闲的天然风景旅游地。

巴楚县境内旅游景点有唐王城遗址、马蹄山、图木舒克化石群等尚待开发的48处景点。

2.1.2 社会经济发展概述

巴楚县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地处交通要道,是南疆的交通枢纽和喀什地区的东大门。巴楚资源富饶,物产丰富。工业体系以棉纺、棉籽副产品加工、矿产加工、野生药材开发和组装加工为主,现代物流发展迅速。另外,该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去年巴楚县完成生产总值46.94亿元,同比增长20.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5亿元,增长48.1%;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98亿元,增长40.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45元,增收1422元。县域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105个村镇规划编制顺利完成,天然气利民工程、城市供排水改扩建项目等一大批民生项目和援疆项目全面启动。“绿城、净城、亮城、美城”工程深入实施。以“鹿城”为主基调的街区风貌改造全面展开,一个崭新的巴楚正在崛起。

巴楚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加强产业政策指导,集中精力抓项目,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促进全县经济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

巴楚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喀什地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着力打造“喀什东部经济中心”为依托,坚定不移的实施工业强县、商贸活县战略,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把工业和现代商贸流通业摆到突出位置,借助产业援疆,重点发展纺织、采矿、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效带动县域农民就业,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努力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新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定下的基调;“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打造中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是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创造性地提出的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选择。坚持走具有新疆特色、符合巴楚县实际的发展路子,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今后一段时期,巴楚县的工作重点还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坚定不移地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道路,加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扩大内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确保与全疆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要求。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要求,严格执行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实现上下游企业聚集和产业链延伸。大力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引导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配套发展,鼓励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参与民生工业基地建设,带动各族群众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2.1.3 巴楚县纺织服装产业现状

2.1.3.1 发展前景

纺织工业是新疆工业化的先导型产业和传统的优势产业,目前我区纺织工业已形成棉纺织、毛纺织、麻纺、丝绸、针织、服装、化纤业等七大门类和相配套的教育、科研、设计等现代工业体系。

新疆发展服装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纺织工业具备一定的基础:区位优势明显,产品独具特色;新疆具有一定的出口和内需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政策措施到位,支持力度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锦衣美服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注定了纺织服装行业是一个永远的朝阳产业。

巴楚县隶属于喀什地区,喀什地区2010年为国家第六个经济特区,下辖喀什市、巴楚县、岳普湖县等12县市,周边与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接壤,边境线长888公里。有红其拉甫6个口岸。棉花资源是喀什地区优势资源。喀什地区是新疆重要的优质棉种植基地之一,现有棉花种植面积500万亩,年产皮棉1000万担(约50万吨),其中巴楚现有棉花种植面积100万亩,年产皮棉200万担(约10万吨)。巴楚县是南疆地区产棉大县,年集散加工皮棉480万担(24万吨),现已成为南疆最大的籽棉加工集散地和皮棉中转地。

巴楚县有野生罗布麻约78万亩,罗布麻纤维资源尚未开发,具有发展罗布麻纺织品的潜力。罗布麻是一种世界上稀有的野生植物,它的纤维细而长、柔软,富有光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的天然纺织原料,故被誉为“野生纤维之王”,目前在新疆的巴州、阿克苏、喀什、阿勒泰等地均有野生的罗布麻,并有一定的粗加工生产。

用罗布麻纤维精加工纺织而成的服装具有透气性好、吸湿性强、柔软、抑菌、冬暖夏凉等特点。有天然丝的光泽、穿着舒适、大方,且易洗涤、烫熨,用罗布麻纤维加工而成的服装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注重身体健康,为造福人类,罗布麻系列产品将以它独特、新颖的风格成为国际上最引人注目的理想的纺织保健佳品。

巴楚县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当地天然野生罗布麻的资源优势,研制、开发罗布麻系列功能性纺织品。

为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喀什地区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伟大构想实施,按照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的要求,以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在做强棉纺产业的同时,促进针织、服装等下游产品升级转型。逐步完善产业链,不断吸引、增加区域就业人数,并引进相关科技人才,使纺织服装行业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力争把喀什地区建成国内知名、疆内重要的棉纺织生产基地和针纺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同时依托喀什地区的口岸与区位优势,结合喀什综合保税区的即将封关运行,加快纺织品出口加工建设。

2.1.3.2 发展现状

——棉花加工。全县30家轧花厂(正常运营29家),共有生产63条,设计加工能力在130万吨。2019年全县加工籽棉76.83万吨,产出皮棉30万吨,三家棉花储备公司收储皮棉78.7万吨,占全疆入库皮棉量15.1%,其中销往疆内9.32万吨、占11.8%,销往疆外67.3万吨、占85.5%,销售区域不明确的零散皮棉2.07万吨,占2.6%。

——短绒加工。巴楚现有短绒加工企业8家,2019年全县3家企业(含银谷泰)加工棉籽18万吨,产出棉短绒15700吨,年产值约5495万元,产品主要95%销往山东、河北等地,5%销往图木舒克作为生产棉浆的原料。

——棉纱加工。全县11家纺纱企业,总装机规模43.5万锭,满负荷生产量5万吨/年(消耗皮棉5.6万吨),2019年7家棉纺企业(另4家纺纱企业未运营)生产棉纱1.93万吨,90%的棉纱销往河南、湖北、广州等地用于加工牛仔布、床上用品等,10%的棉纱由本地织布厂使用。

——织布。全县现有剑杆织布机220台、大圆机23台,手工织布机671台,年织布能力达到4000万米。2019年,全县4家织布企业,实际消耗棉纱840吨(其中部分外地纱),2019年实际生产各类布匹1040吨(棉布600吨、针织布420吨<本地加工280吨、订单外发140吨>、粗布18吨)。

——成衣加工。2019年全县18家服饰加工企业(合作社2家),实际消耗各类面辅料560吨,加工成衣609.2万件、手套20万双、织袜15万双,完成产值3.1亿元。企业全部是根据订单合同(外贸出口订单)进行服装、服饰代加工。目前,全县服装设计年加工成衣2500万件(13家)、手套3000万双(2家)、织袜5000万双(2家)、针织衫300万件、口罩2500万只(1家)。

——罗布麻加工。目前,巴楚现有罗布麻茶加工企业1家,现有厂区占地约30亩,其中罗布麻深加工基地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建有年产5000吨罗布麻鲜叶的专业流水线2014年新疆大漠绿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食健字G20140576保健食品认证和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认证。同时,正在接洽引进罗布麻纤维提取及纺纱项目。

2.1.4 规划区现状概况

巴楚工业园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位于县城北部,距314国道19公里,省道215线横贯其间。园区规划分两期建设,一期规划面积9.7平方公里,二期10平方公里。自2006年建园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9亿元,完成了供排水、供电、供热、道路、通讯、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和土地平整“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总长40公里,成“六横六纵”框架,供排水管网43.1公里,电力线路30公里,道路照明线路20公里、路灯1000余盏,绿化面积1600余亩。截至2020年4月底,园区共有企业112家,其中纺织服装企业21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1家,建筑建材企业20家,加工制造企业27家,商贸物流企业13家,共就业3330人、其中贫困户为414人。

色力布亚民特服装服饰加工区位于色力布亚镇,距S215线700余米,规划面积904亩,已完成道路“三横一纵”2.4公里建设,完成接电线路建设1.1公里,完成供水管网3公里。现已入驻企业7家、合作社2户、个体5户,安置就业350多人。

巴楚县委、政府以上海静安区援建巴楚县为契机,建立巴楚县与对口援疆省市的经济技术合作互动机制,充分利用好对口单位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广泛开展人员培训、技术交流、企业合作、产业转移对接,借力推进巴楚纺织服装产业区建设,加快纺织工业发展。

巴楚县纺织服装发展思路:依托巴楚县棉花、罗布麻生产基地和较强的纺织工业基础,着重加强纺织工业的技术含量和品牌创新,扩展延伸产业链,带动当地就业,增加出口,形成纺纱、织造和家纺、服装、袜业、水洗、拉链、纽扣等加工的一条龙优势产业。

按照自治区纺织工业确定的“三城七园一中心”建设目标,巴楚县作为七园之一,应加快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依托喀什地区口岸优势及保税区封关运行的契机,促进对中西亚和俄罗斯等国的服装贸易;利用东部服装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发挥对口援疆的政策、资金优势,建立与喀什综合保税区联动的纺织、服装产业园,促进服装产业集聚发展;以现代会展活动拉动产业发展,以丰富多彩的经贸活动带动服装产业快速发展。

加快我服装产业发展,需要发挥新疆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对口援疆优势,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增强新疆经济内生动力和解决就业为落脚点,以打造民族服装品牌为突破口,以促进中西亚服装贸易为切入点,以建设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坚持实施服装科技、品牌、人才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培育和引进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迅速提升服装产业整体实力。

巴楚县纺织服装产业园规划总面积约8860亩,产业园内供电由已建的变电站提供,热力、给排水由园区内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巴楚县纺织服装工业园区纺织、服装产业内无工业污水,只有生活污水,经处理排污由直排管网排放。

2.2 巴楚县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优势及意义

2.2.1 有利于扩大就业

纺织服装产业具有就业容量大、资源消耗和污染水平较低等优势,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巴楚县总人口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15万人,农村人口约20万。对扩大就业,提高当地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收入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2013年第四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召开的首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是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背景、新平台下,在5年援疆规划实施过半、援疆工作深化推进支持的关键时期,巴楚县将实际发展与援疆工作重点相结合,形成谋发展、促发展的强大合力,根据巴楚实际现状,迅速培植一批纺织服装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生活服务业企业,解决就业问题

2014年巴楚县仍将围绕“打造喀什东部经济中心”发展目标,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原则,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商贸活县”战略,做优一产、做大二产、做强三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不断增强市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力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纺织工业是新疆工业化的先导型产业和传统的优势产业,也是新疆国民经济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民生产业。目前我区纺织工业已形成棉纺织、毛纺织、麻纺、丝绸、针织、服装、化纤业等七大门类和相配套的教育、科研、设计及产品质量检测的现代工业体系。服装工业可以延伸纺织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扩大就业,是新疆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疆加快发展处于纺织工业价值链高端的针织、服装产业,具有政策、区域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出口和内销市场前景看好,并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巴楚县所在的喀什地区沿边有5个国家一、二类口岸,是新疆实施“西进”战略、连接内地与中西亚各国经贸交流的重要支点,也是实现“内引外联”的重要国际经济通道。利用国家重点支持新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战略机遇,在巴楚县加快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织袜及针织、旅游商品以及与之相应的现代流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就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纺织产业具有就业容量大、资源消耗和污染水平较低等优势,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工业是新疆工业化的先导型产业和传统的优势产业,也是新疆国民经济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民生产业。目前,新疆纺织产业发展相对内地落后,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有限,但新疆具有原料资源优势和国家政策支持优势,具有得天独厚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先决条件,通过发展纺织服装产业而扩大和稳定就业,不但能维护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更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符合自治区《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百万人就业规划纲要(2014-2023)》目标要求。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延伸产业链,利用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发展纺织产业,实现大规模就业势在必行。

新疆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没有新疆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总体小康。不实现新疆的全面小康,全国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也就无法实现。实现新疆健康稳步发展、长治久安,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新疆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巴楚县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依托周边丰富的棉花及罗布麻资源、纺纱、服装加工等产业基础,发展以棉花、麻纤维等为原料的纺织、服装产业相匹配的产业链,形成纺织、服装产业积聚发展,即可以使产品不断地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吸纳就业、繁荣市场、加快城镇化发展,拉动经济快速增加,又可以辐射喀什地区及其他地州的棉花、再生纤维纺织产业发展,有利于巴楚县社会稳定,带动农牧民增收,大幅度促进就业。同时,把巴楚县建设成喀什地区纺织服装、家纺产业基地,对加快新疆纺织服装市场向中亚乃至欧洲扩大开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2.2 有利于延伸下游产业链

新疆棉花资源丰富,是棉花资源的净输出地。目前,新疆棉花产量约占全国棉花产量的一半,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浆粕和粘胶纤维生产基地,有着丰富的羊毛、亚麻、罗布麻等资源,各种化纤产品也初具规模。喀什地区辖区内、巴楚县、英吉沙县、岳普湖县、泽普县等县是棉花主要种植区。

喀什地区全地区棉花种植面积500万亩,年产皮棉1000万担(约50万吨),是新疆重要的优质棉种植基地之一。

喀什地区有纺织、服装产业使用的原棉、麻纤维等原料,多数棉花作为初级产品销往疆内外,只有少数棉花转化为棉纱销售。为了发挥该地区棉花、麻纤维等纺织原料优势,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纺织、服装基础及富余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同时也可带动喀什地区棉花种植等上下游共同发展。以“坚持立足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原则,以当地及中亚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延伸纺织产业链。

巴楚县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以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为重点,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加大资源整合和资本重组,突出龙头企业的带动,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产业,延伸纺织产业链,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

2.2.3 有利于做大做强巴楚县纺织服装产业

喀什地区范围内,从事纺织、服装、服饰加工销售的企业目前不是很多,大都是中、小型和微型加工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较少。巴楚的纺织、服装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规模小,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产能低、产品市场竞争力弱,质量管理不很完善,采用劳动密集型的技术和工艺,且以服务本地市场为主,开发市场能力弱。企业在用工、融资等方面困难重重,企业发展阻力较大。

发展巴楚县纺织、服装产业应以大企业大集团为依托,支持中小企业配套发展。协助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利用对口援疆政策,引进发展一批面向中亚、西亚、俄罗斯市场的纺织、服装、服饰加工企业。积极发展金融、物流、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鼓励有实力的纺织、服装大企业、入住巴楚县发展服装产业园区,对巴楚县的纺织、服装中小企业在发展思路、发展空间、品牌文化建设、技术改造提升、技能培训、市场开拓、信息服务等进行扶持培育,引导中小企业向产业集聚发展,促使中小企业围绕纺织、服装、服饰等特色产业形成巴楚县纺织服装企业、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政策配套、服务高效”的原则,坚持以规划为导向,大力推进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发展。巴楚县纺织服装产业园的建设是提高纺织、服装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同时为纺织、服装企业搭建生产平台,从扩大宣传、资金支持、吸纳人才、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以纺织、服装商会为主体,组建纺织、服装品牌联盟,集中打造巴楚县纺织、服装区域性品牌。可针对巴楚县筛选几个规模较大、实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纺织、服装企业进行重点培植,并通过招商引资、资本联合、资产重组、引入外资等措施,尽快推进纺织服装产业园快速成长,并以产业的扩散、衍生引进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放大经济规模,降低综合商务成本,增强竞争优势,促进巴楚县纺织、服装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根基,提高其市场化融资能力,运用其灵活应变优势改善市场开拓功能。通过纺织服装产业园的建设,将会较大程度降低巴楚县纺织、服装企业生产成本,吸引纺织、服装产业进一步聚集,提高大中型纺织、服装企业核心竞争力,辐射喀什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带动中小企业,打牢夯实巴楚县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根基。

2.2.4 有利于承接东中部纺织产业转移和升级

2014年1月自治区商务工作会议明确,中央将投10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新疆纺织行业发展,带动100万人就业,将新疆纺织行业产业链延伸到服装加工销售等。按照目前确定的方案,新疆纺织行业发展上将实施“三城七园一中心”的规划布局。

我国纺织工业经历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生产中心,但是目前受原料价格、加工成本、人力资源等因素制约,国内纺织服装产业向东南亚等国家转移的趋势越演越烈。

国家工信部《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通过兼并重组或新增投资等方式将纺纱、缫丝、织造、制品等部分织造环节转移到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中西部”“新疆应利用棉花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快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新疆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后发优势和政策优势。巴楚纺织服装产业园建设遵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循环经济要求,将成为新疆乃至全国的纺织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示范。

新疆纺织产业主要以棉纺为主,然而织布和下游的纺织、服装产品并不完全是纯棉产品,加之印染、后整理不配套,疆内企业不得不将大量的纯棉初级产品运往内地加工。由于中间环节断裂,一出一进间,无形中提高了服装企业的成本,也影响了行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根据喀什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要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以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和地方财政实力为核心,以工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以产业园为载体,依托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支柱产业延伸产业链引领中小企业发展。纺织产业发展方向主要是承接内地纺织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各县市纺织服装产业园,重点发展中高档优质面料的棉纱精深加工;鼓励发展针织、印染、服装、产业用纺织品等深加工产业,稳步发展罗布麻特色产业。

依托巴楚县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充分利用国家针对新疆纺织产业百万人就业政策,遵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意见》,严格遵循市场需求引导,优势资源深度利用和生态环保优先三大原则,结合国家和自治区对喀什地区的纺织产业定位要求,在新型工业化领域,着力打造传统产业,建设产业集聚、用地集约、节能环保、产出率高、辐射带动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巴楚县纺织、服装产业园。依托喀什地区棉花、罗布麻等纤维资源优势,以承接东部地区纺织、服装业转移为重要手段,加快提升棉花资源就地加工转化能力,逐步向家纺、成衣、品牌服装、民族服饰、面料等加工环节延伸。

为适应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巴楚县纺织、服装产业园将建设技能培训中心,建立纺织、服装研发、贸易、物流、检测、信息、培训等服务中心,完善融资、法律、营销、技术咨询等公共服务平台,引进成品加工、面辅料供应、服装后整理、设备销售及维护、品牌策划、研发设计、物流配送、商务信息等满足环保、低碳、绿色、减排的家纺中心服装类企业,力求形成较为完善的服装家纺产业链配套。

巴楚县纺织、服装产业园的建设,为投资商搭建平台,通过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通讯、网络、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人力资源的培训、咨询,并给予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企业在产品设计、开发、培训等方面的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使入驻巴楚县的纺织、服装产业投资商,能共享空间、共享服务、孵化企业、扶植企业的优惠政策。为投资商和创业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条件,为社会培养成功的纺织、服装企业和企业家。

产业园的建设将是促进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与升级的主要途径,既要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遵循市场规律,还应坚持因地制宜、依靠创新与技术进步、注重可持续发展。

巴楚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将依托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政策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服务平台优势,建设服装产业集群,形成棉纺、针织、机织、服装、家纺、袜业等加工生产,着重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链,将有力促进巴楚县纺织、服装产业的成功转移和升级。

2.3 发展条件分析

2.3.1服装是新疆巴楚县唯一出口品类 

2015-2020年,巴楚县纺织品、服装出口呈稳定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为6.7%。2018年由于受全球市场环境影响,出口呈现下降趋势,2019年又恢复增长,出口额为352万美元。

1. 2015-2020年新疆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金额

2.3.2中亚五国是巴楚服装产品出口主要市场

    2019年,我县出口中亚五国服装类产品352万美元,较2018年增长112%,其中服装出口占95.8%,织袜出口4.2%。哈萨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中国土面积最大、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国家,但由于当地纺织服装产业逐步发展,2018年起,其各类产品进进口额明显减少,2019年,中亚五国服装类产品成为我县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新增长点。

    袜子作为生活必需品和易耗品,在国内和国际均拥有良好的市场。在中亚地区,其传统习惯认为袜子是一次性使用产品,因此人均每月购买袜子约12双,市场容量巨大。在国内市场,13亿的人口基数使我国每年至少拥有65亿双袜子的市场需求。

2.3.3 纺织市场容量大,人文、区位优势突出

    新疆拥有17个一类口岸和12个二类口岸,与8个国家接壤。区位与成本优势有利于将新疆打造成面向中亚及俄罗斯市场的纺织产业基地。2013年1-11月,新疆口岸出口纺织服装66.1亿美元,同比增长31.1%。其中,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20.6亿美元,增长15.3%。

    2013年,新疆口岸纺织服装出主要表现为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出口和私营企业出口为主。哈、吉两国为新疆口岸主要出口市场,新疆口岸对哈萨克斯坦出口纺织服装29.1亿美元,同比增长55.7%,占44%;对吉尔吉斯斯坦出口纺织服装24亿美元,同比增长6.1%,占36.3%。此外,对俄罗斯出口4.6亿美元,增长2.2倍,占7%;对塔吉克斯坦出口4亿美元,占6.1%。

    此外,由于疆内服装市场容量占有相当的比例而造成对上游纺织品市场的需求市场扩大。据估计,仅疆内服装消费市场就超过180多亿元,再算上出口市场,国外和疆内两个市场的服装销售可达500多亿元。

    2012年,新疆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新疆服装产业的意见》,2013年自治区《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百万人就业规划纲要(2014—2023年)》出台,2014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意见》下发,这些文件、政策的出台,都将大大促使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是发挥新疆区域优势、扩大出口、赢得市场的需要。新疆位于中亚的桥头堡,与中亚等国家有着地域、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天然联系。新疆的纺织品出口中亚及俄罗斯,更易被当地市场接受。

2.3.4 新疆具有承载产业转移促纺织产业升级的条件

1.近年来,受土地、能源、劳动力和生态环境成本快速上升的影响,东部沿海地区“民工荒”“能源荒”“土地荒”的出现,加大了纺织业的成本压力,中央和援疆省市的支持,当地政府一系列优惠政策,给了纺织企业极大的鼓励,成为内地纺织企业向新疆快速扩张的动力。东南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步伐加快,极大地优化了纺织行业的产业布局。新疆“十二五”提出了以“三城七园一中心”作为纺织工业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时出台了支持新疆纺织工业发展的财税政策。针对纺织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规划等已转化为加快新疆纺织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2.随着《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的加速推进,中西部地区的纺织产业体系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与产业配套水平逐步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将会稳步增强。2013年,自治区《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百万人就业规划纲要(2014—2023年)》出台,2014年,中央、新疆出资专项资金大力支持新疆纺织产业发展,纺织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将会进一步加快步伐。

产业转移给众多纺织服装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沿海地区的优势在于资讯、技术、资本,适合品牌运作、研发、商业开发环节,中西部地区和新疆的优势是土地、原料、能源、劳动力等生产资源要素,适合生产加工环节。二者的合作事实上也就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可见,新疆具有承载产业转移促纺织产业升级的条件。

2.3.5 新疆具有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优势

1.新疆具有丰富的纺织原料资源优势。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条件,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纤维原料产地,纺织用原料产量高、品质好。新疆是世界和中国最大的手摘细绒棉和中国惟一的长绒棉生产基地,新疆棉花生产量占全国的1/3多,新疆棉花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量、国内销售量、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2013年新疆棉花产量月340万吨,新疆棉花细度细、成熟度好,长度长,强力高,可纺性较好,整体品级高,是棉纺企业首选原料之一。

新疆粘胶纤维资源量相对较大。目前产能已达67万吨,约占全国同期总规模的21%,位居全国第一位。新疆优质的羊毛、羊绒、亚麻、罗布麻、红麻等再生纺织原料也很丰富。其中羊毛产量占全国的24.26%,细羊毛产量占全国的23.5%,均处于全国第二位。亚麻总产量占全国21.69%,居全国第二位。新疆具有发展纺织产业的原料优势。

2.新疆具有充裕的低价能源供应优势。新疆煤炭、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电力供应较为充裕的省区之一,具有保障产业发展的充足电力,且平均电价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十一五”以来,新疆电力发展速度加快。电网投资快速增加,疆内750千伏电网建设全面铺开,220千伏及以下输配电网不断完善加强,实现与西北电网750千伏联网。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了发挥新疆煤炭资源优势,打造低电价区,允许国家级园区建设自备电厂。目前纺织企业动力成本占生产总成本一般在一成以上,合理的电价对于纺织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营效益十分有利。

3.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新疆地处亚洲中心,第二座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有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17个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具备了向西开放的基础条件。中央已明确要从战略上推进新疆向西开放,把新疆建设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和“中国—亚欧经贸博览会”,为进一步提升新疆对外开放、合作、发展的水平,提供了一个更加重要的平台和窗口。面对周边国家巨大的潜在需求市场和传统的欧洲市场、在较短的产品营销半径情况下,有利于吸引区外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疆建设面向西亚、中亚乃至欧洲市场的出口纺织品服装加工基地,进而促进纺织工业的加快发展。

4.政策优势。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了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多项特殊优惠政策,内容涉及财政、税收、金融、园区建设、产业发展、项目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用好中央的支持和19个援疆省市的支援,发挥新疆自身优势。在纺织服装领域,积极推动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资源消耗和污染水平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纺织、服装产业,对于带动就业、增加收入、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和调整新疆的产业结构,加速推动新疆工业化,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促进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6巴楚县发展纺织服装政策及条件分析

2.3.6.1 资源优势。巴楚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水、土资源丰富,棉花种植面积103.97万亩,出产籽棉36.58万吨。2019年,全县收购加工籽棉76.83万吨,入棉花储备库皮棉78.7万吨(本地30万吨、其他县市、周报团场48.7万吨);林果种植面积41.3万亩(红枣13万亩、核桃22万亩),种植粮食面积32.54万亩,甘草分布面积达118万亩,罗布麻分布面积达87万亩,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巴楚县是南疆产棉大县,也是最大的棉籽加工集散地和皮棉中转地。年产粮食15.01万吨以上、红枣、核桃10万吨以上

2.3.6.2 地缘交通优势。巴楚县地处交通要道,是南疆的交通枢纽和喀什地区的东大门,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和“丝路明珠”。阿喀高速、国道314线、省道215线和南疆铁路贯穿县境,构成了巴楚县优越的陆路交通优势,是人流、物流由喀什进入中亚的重要通道,是连接喀什、克州、和田地区及西藏阿里地区的交通枢纽,也是南疆重要的客货集散地之一,是喀什地区东部经济圈的核心。巴楚县与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南亚各国有良好的商业地缘优势。

2.3.6.3 产业优势。巴楚县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及合作社54家,已基本形成了以棉油、小麦、短绒、林果、畜产品、甘草制品、饲料加工、罗布麻等种植、产、销、初加工为主的产业链,产值占全县总产值的20%;现有纺织服装企业43家,已形成纺纱—织布—印花—成衣—纸箱等产业链,年可纺纱5万吨、织布4000万米、加工成衣2500万件、织袜5000万双等,产值占全县总产值的40%,具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

2.3.6.4 政策优势。巴楚县全面落实自治区发展纺织服装促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及上海援疆产业扶持政策,并结合产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一事一议”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最优政策保障。

2.4发展对策分析

2.4.1 政府支持

巴楚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巴楚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建有一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

为促进巴楚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巴楚县人民政府成立发展纺织产业领导小组,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做好服务,打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制定优惠政策,促进纺织产业发展。

主要政策有

1.新建纺织产能优惠政策。

对于新建纺织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规模不小于5万锭的项目,县人民政府将积极争取地区、自治区人民政府对纺织产业拟出台的专项扶持资金。

对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好的企业可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予以奖励,同时可根据项目投资规模和经济社会效应,优先享受国家、自治区、喀什地区符合条件的新型工业化、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等各类补助资金和扶持政策。

县人民政府从税收返还、土地优惠政策落实等方面对生产规模达到产业规模的企业给予优惠补助。

2.税收优惠政策。

纺织行业的企业将参照“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规定,参照企业所得税“二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税收特殊优惠政策,将纺织服装企业缴纳的增值税,50%用于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

3.土地优惠政策。

对进入纺织服装产业园的企业,将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新增土地的出让金全额上缴财政后,除土地征地费用和国家、自治区、地区应缴纳部分外,县级财政留成部分可采取先征后返的形式由园区全部补奖给企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出让金其余部分从企业今后上缴的税收中通过奖励的方式逐年进行补助。

4.基础设施建设优惠政策。

园区内由政府负责完成“五通一平”工作。

充分利用巴楚县煤炭资源优势,鼓励纺织企业进行动力站建设,降低用电成本。

实行入园企业收费项目核定制度,对入驻纺织产业区的企业在建设过程中,除支付土地征用费和按规定交上级的有关费用外,本县地方行政规费实行定额包干。企业建成投产后凡属本县行政收费,垂直管理部门和县管部门均按下限标准收取。

5.对于入驻园区“纺织服装产业园”的企业,县人民政府积极协调铁路运输手续。对于企业生产纺织品运输内地,使用当地运输车辆或在当地开具运输发票的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出台的最新补贴政策执行。即:对自治区纺织企业以新疆棉花为原料生产并到内地销售的30支以上(含32支)的纱,中央财政和自治区财政共每年给予每吨800元的出疆运输费用的补贴;32支以下的,每年给予每吨720元出疆运输费用的补贴。2015年以后执行国家及自治区新的相关运输补贴政策。

6.人才培训扶持政策。

实施企业员工培训补贴政策,对企业招录新员工开展的岗前培训按培训后实际就业的人数给予培训费用补贴。对于纺织服装企业人才可优先享受巴楚县人才发展专项政策。

招商引资的纺织服装企业投资业主、员工、和其配偶均享受巴楚县居民同等待遇,其子女可在巴楚县范围内按政策规定选择中小学就读,由招商引资主管部门出具证明,有关部门优先办理子女入托、入学或转学手续。

7.金融支持政策。

对入驻园区“纺织服装产业园”的发展企业,县人民政府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纺织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地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纺织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

8.如国家、自治区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纺织企业则享受新的优惠政策。

9.对入驻纺织产业园的纺织企业提供硬件设施,主要有生产厂房、并积极协助对水、电、汽、物流、仓储、交易等标准化设施建设。

10.对入驻纺织产业园的纺织企业提供软件服务,产品研发、培训中心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综合配套服务平台、产品检测服务平台、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物流仓储服务平台、投资咨询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等优惠政策。

11.对入驻纺织产业园的纺织企业协助做好人力资源工作,协助企业与当地员工就语言、民族风俗、习惯的联系与沟通,为企业提供职工及技术人员的培训,为投资商和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

12.县政府相关部门及园区积极协助入驻对入驻纺织产业园的纺织企业,做好研发设计、创意增值、产品展销、品牌策划、交易等活动。

2.4.2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

巴楚县纺织、服装产业园的建设是增加就业、解决富裕劳动力资源,提高当地居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原则,用一流的规划、精心的设计、优良的工程质量、先进的工艺技术及装备建设一流的纯纺、混纺,无梭布机、针织、服装产业,以政策洼地隆起就业高地。

2.4.3 完善公共服务平台

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是吸引上海及内地其它省市纺织企业投资的必备条件,巴楚纺织、服装产业园建设过程中,要着重加强金融、税收、人才、环保、信息、运输、仓储乃至市场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便捷、完善的服务。

2.4.4 龙头企业带动发展

以巴楚县香棉尔纺织、喀什图力帕袜业有限公司、丝路明珠制衣有限公司、巴楚县和弘服饰有限公司等为龙头采取搬迁升级改造、扩大生产规模、产业链延伸的方式进行发展,并积极招商引资,引导其它纺织企业向产业区转移,10年内纺织服装产业园发展总规模为:

棉纺100万锭;机织(梭织)坯布1亿米;服装、服饰3000万件套;织袜(帽子)3亿双(顶)。

延伸上规模、上档次的纺织下游产业链,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增加产品附加值。

2.4.5 加快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手段,纺织工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以信息化带动服装产业的升级。

建立纺织品信息化平台,为企业提供及时的国内外纺织品市场信息。建立商务平台,以纺织、服装工的环锭纱、气流纺纱、机织坯布等产品及下游产业链的服装、家纺产品用纱和面料为对象,建立流程简洁、技术可靠、交易规范的电子商务平台。

建立并推广符合国际惯例和通用规则的电子商务编码体系,使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发布、检索、在线交流、市场分析等;

推广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工厂生产监测系统(MES)、工艺数据管理系统和生产过程控制系统、智能动态调度系统等。

2.4.6 建立健全劳动力培训储备机制

纺织产业的纺纱、织布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吸纳就业的同时,对当地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也有极大贡献。建立健全劳动力培训储备机制,向入驻企业及时输送合格适用的员工也是吸引企业投资的重要条件。

2.4.7 科技支撑和引导作用

坚持科技支撑的建设思路,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行业协会的合作,建设自治区级纺织、服装技术中心,建立科技服务平台,为纺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第三章 产业发展规划

3.1产业定位、发展战略及发展目标

3.1.1 产业定位

纺织服装产业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劳动密集型产业特性十分突出,尤其是在新疆少数民族多的地区,纺织服装产业是容易实现就近就业的产业。纺织业对新疆发展和实现就业影响重大。

根据自治区纺织产业发展、巴楚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及纺织、服装产业园区自身发展环境和前景,确定巴楚县纺织、纺织产业园区产业定位。

确定产业定位根据自治区纺织产业发展要求和巴楚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及纺织服装产业园自身发展环境和前景。

确定产业定位   

1.以纺织、服装及袜业延伸产业链,以纺织服装、小纺织品生产加工及出口为基地。

2.发展循环经济,以纺织、服装产业链集聚,形成良好的新型现代纺织、服装工业体系、针纺服装出口加工体系,建成具有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发展的产业区。

根据巴楚县的资源情况,纺织、服装产业园发展的主导产业:纺纱产业、织造产业、针织、袜业、服装服饰产业、高档家纺产业。

辅助产业:综合管理服务业、配套物流仓储业、设备维护机物料备品服务业;建设配套公用工程。

3.1.2 产业发展战略

立足西部开发,凸显区位优势,占领技术高端,承接产业转移,形成集群产业,面向新疆、内地、和中亚市场,打造国际品牌,为中西部地区纺织产业乃至中国纺织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1.3 产业发展目标

3.1.3.1 战略目标

1.节能、环保、生态的纺织、服装产业;

2.国家纺织产业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升级的样板,百万人就业  实施基地之一;

3.喀什地区乃至全疆最具影响力的大规模、高品质的纺织、服装产业园;

4.喀什地区乃至全疆面向中亚、欧盟市场机织针织产品、小纺织品工贸中心;

5.纺织、服装产业新型纺纱技术、新型针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研发中心,生产基地;

6.纺织、服装产业技能人才孵化创业基地。

3.1.3.2 总体目标

落实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区纺织工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三城七园一中心”建设,贯彻自治区《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百万人就业规划纲要》目标要求,执行《关于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意见》,延长产业链,推进产业升级,依托巴楚县现有棉花、罗布麻等原料优势,采用国内外先进设备,建设高起点、高档次的棉、麻纤维为主要原料的环锭纺、气流纺生产线,进而开发生产中高档针织面料生产线;依托现有纺织、服装、小纺织品产品市场、出口优势,采用新技术,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建设高起点、高档次的服装、小纺织品生产线、中高档服装制衣生产线,具有特色的民族服装生产线。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高水平建设的原则,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的高新技术、科技研发、商贸信息、仓储物流、、热电联产、环境保护等产业,不断增强产业园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功能。

巴楚县纺织、服装产业园区总体目标为:棉纺100万锭;机织(梭织)坯布1亿米;服装、服饰3000万件套;织袜(帽子)3亿双(顶)。

项目预期建设投资约150亿元,可实现工业增加产值45亿元,实现新增销售收入203.5亿元,吸纳就业人数10000人,建成繁荣、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纺织、服装产业园,实现巴楚县纺织工业跨越式发展。

3.1.3.3 产品定位

充分发挥当地棉花、罗布麻资源优势,依托园区现有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经营、市场、品牌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纺织、服装、针织、织袜等产业,延长产业链。产品主要定位:环锭精梳高支纯棉纱,气流纺普梳中低支粘棉混纺纱,环锭普梳纯麻(棉麻混纺)纱,由此发展下游纺织品,高中档机织、针织面料、功能性服装家纺面料,进而推动产品附加值高的高中档服装、家纺用品、袜业、民族服装服饰等。

 3.2 产业园技术装备发展目标

规划项目技术装备提倡使用清梳联设备、高效精梳机、细纱长车、自动络筒设备、无梭布机、针织大圆机、全电脑织袜设备,鼓励使用自动化、高速度,高效率的整经、浆纱设备。

2023年,纺织、服装业整体装备水平9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30%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3 目标市场规划

 3.3.1罗布麻纺织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家纺产品的需求档次也日益提高,而带有保健功能的产品更是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此生产出可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档次需求的产品将是企业可否持续发展的前提。目前新疆家纺市场布艺产品市场根据行业市场调查统计每年达15亿元,加上中亚市场,家纺布艺产品市场年需求量可达50亿元。

罗布麻是一种世界上稀有的野生植物,它的纤维细而长、柔软,富有光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的天然纺织原料,故被誉为“野生纤维之王”用罗布麻纤维精加工纺织而成的服装服饰具有透气性好、吸湿性强、柔软、抑菌、冬暖夏凉等特点。有天然丝的光泽、麻的挺括、绒的展性、滑爽、舒展;穿着舒适、大方、新颖、潇洒,且易洗涤、烫熨。用罗布麻纤维加工而成的服装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据日本专家腾田教授测试,罗布麻纤维制品具有远红外线的作用,能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天然抑菌、防霉、去臭汗异味之功效,无任何毒副作用,是目前最理想的一种治病健身两者兼顾的新型天然保健产品。罗布麻系列产品将以它独特、新颖的风格成为国际上最引人注目的理想的纺织保健佳品。

目前已有新疆的纺织、布艺企业与内地知名纺织企业合作,运用新疆特殊资源“罗布麻”研发纺织产品,取得成功,并运用该产品的坯布研发出一系列新款床上用品、家居服、女性内衣、儿童服装等产品。由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显示罗布麻系列产品除了具有透气性好,吸湿性强,抑菌、冬暖夏凉等特点外,还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白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均达到95%以上,该产品的保健功能极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对床上用品、睡衣裤、衬衫、家纺用品的需求大大增加,对产品的保健、质量、款式、花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目前市场的消费趋势来看,中高档睡衣裤、衬衫、床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功能性产品更能激发人们的购买力。对高中端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大,罗布麻系列产品可提升产品的保健和科技含量,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

 3.3.2针织服装、服饰

针织服装、服饰不仅具有一般服饰的功能性遮体、御寒和美化性两大基本特性。还具有其特殊的个性,反映衣着的内在精神即文化性。服饰可以通过图案最直接地反映人们的精神风貌、文化品位、政治追求、喜怒哀乐宣泄情绪,张扬个性,针织服装、服饰与其他服饰相比,更受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体恤的很多特点,使其更具市场效益。针织服装、服饰目前已成为全球男女老幼均爱穿着的时髦装。据统计全世界年销售量已高达数十亿件,与牛仔裤构成了全球最流行、穿着人数最多的服装。由于针织服装、服饰衫是人们在各种场合都可穿着的服装,款式上也是变化无穷,款式、色彩、缝制方式、搭配时尚的针织服装、服饰可形成特殊的风格。针织服装、服饰不仅成为平民的时尚着装,而且成为平面设计师的艺术载体。针织服装服饰衫的结构设计变化多样,款式变化通常在领口、下摆、袖口、色彩、图案、面料和造型上。几乎在全球,已经没有人把针织服装、服饰视为低档和乏味的服装。它能展示个性和品位。

随着中国的服饰印花企业的普及飞速发展,特别是出口服装业的发展,中国的服饰印花形成了几大基地,外资企业为中国服饰印花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和文化素养的提高,针织服装、服饰市场已开始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中国的针织服装、服饰市场也将面临发展的黄金时期。

 3.3.3民族服装

民族服装除了具备保护人类身体的自然属性外,还具有表现某些象征价值和文化意义的社会属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服装服饰不仅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而且是民族独特文化传统的结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这种文化不仅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同时,更主要的是这个民族繁衍、生息发展的根本支撑,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新疆有13个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独具特质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内在气质、精神动力。民族服装服饰就是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形象展示。这种赋予文化内涵的服装服饰,展现了民族的鲜活个性,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面貌。它不仅有实用性的特点,方便着装,便于劳作,而且更有观赏性的特点,节日盛装,美化生活,有的还具有收藏性的特点,如婚嫁礼服等等。一些服装服饰价值连城,成为服饰之宝。这些服装服饰,大都由手工制作,从纺线到织布,到刺绣到成衣。而且这种手工制作技艺大都是祖传的,不带有任何伪造、模仿的痕迹。有的民族的服装服饰已形成系列,多款式、多层次、多体型,适合多种类型的人穿戴。这些民族服装、服饰的一图一案,一花一叶,都是精心设计、精心打造出来的。而且在民族特质文化的背景下,每一件又有其不同寻常的艺术特点,堪称独具风格的艺术珍品。

近年来,很多少数民族旅游景区为了带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纷纷想出各种特色活动来吸引游客:扩大民族节日的知名度、提升表演节目的惊险度、宣传当地的特产等。少数民族服饰则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些五色斑斓的鲜艳霓裳,在国内甚至国际游客的眼中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其重要性正在不断放大。

新疆的少数民族在内地及外国游客眼中在衣食住行方面,特别是文化底蕴、习俗等各有不同,尤其一些人口稀少的民族,在外人看来更充满了很多神秘的色彩,这也吸引了大量国外游客对少数民族特殊文化的关注。

2020年,是全面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年。随着新疆及喀什地区旅游的发展,为新疆的民族服装、服饰发展提供更具发展潜力的产品市场。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跃发展,人们正从温饱型步入小康型,崇尚人性和时尚,不断塑造个性和魅力,已成为人们的追求。因此,顺应时代的服装、服饰文化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势头和越来越广的市场。

目前民族服装、饰品的发展势头非常好。现在人们追求时尚、复古,民族之风悄然兴起各种民族手工艺制品、服装、文化给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添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街头佩戴民族首饰的青年男女越来越多;媒体报道民族风情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线路也越来越多,这一切都将为民族服装、服饰、饰品走进消费者的生活做好铺垫。喜欢收藏的人们也渐渐把目光转向了民族工艺;馈赠民族工艺品也成了具有特色的问候。可见拥有多个不同少数民族的新疆,其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服装、服饰拥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3.3.4织袜业

据相关机构测算,国内棉袜需求每年在18亿双左右,并且以8%~10%的比例增长;国际市场的年需求量为10亿~15亿双左右,需求增长为3%,中高端的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袜业市场前景看好。

3.3.5纺织品出口加工

目前新疆商品出口铁路运输通道有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两个口岸,公路运输通道有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巴克图、吉木乃、红其拉甫、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特等多个口岸,民航运输通道主要是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口岸,喀什机场口岸。新疆纺织品出口主要以边贸方式通过公路运输出口。

据乌新疆纺织品基本都是内地纺织服装通过新疆口岸出口,出口市场主要是中西亚地区和俄罗斯、欧盟市场。

巴楚纺织产业园拟通过产业配置设施的建设,可吸引更多内地下游企业产业转移到园区建设投资。

利用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是扩大新疆纺织品服装向西出口的最佳选择。随着便捷通关的深入推进,未来新疆产品到达欧洲的时间还会缩短。随着中欧经贸合作不断加强,通过国际铁路联运进口货物运量的增长,回程货增多,集装箱使用成本和运价还会大幅降低。不久的将来,国际铁路运联大通道将成为新疆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路径。

已探讨多年的中吉乌跨境铁路中国段已开工建设。距喀什57公里的吐尔尕特是喀什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之一,也是中吉乌跨境铁路必经之地。2013年2月,中国企业正式接手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这标志着通过喀什的中巴铁路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

中巴铁路和中吉乌铁路建设,预示着将打通第三条亚欧大陆桥。随着我国经济、外交的发展,中巴铁路和中吉乌铁路的建设步伐在逐年加快,也对喀什出口、外贸带来了新的机遇。

随着新疆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百万人就业的产业规划的落实,新疆口岸纺织品的出口量将会逐年上升,巴楚县纺织服装产业园发展全产业链纺织品深加工,与周边地区差别化竞争,在交通发达、拟设铁路专线的巴楚工业园设立出口加工区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3.3.6纺织品市场需求

纺织服装作为扩大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受益于“十三五”规划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导向。目前城镇和农村的收入还存在着较明显的差距,农村人均衣着消费额仅为城镇居民的17.8%,城乡居民收入的全面提高,特别是中低收入人群收入的提高,将对服装及产业链上游纺织产品的需求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与此同时,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必然会拉动与居住有关的装饰用纺织品、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市场需求的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必然会增加对土工合成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将为医疗卫生用纺织品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综上所述纺织品市场需求较大。

 3.3.6.1国内市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近几年的国内市场上,服装、家纺产品已成为消费热点,目前城市人均服装年需求量4.5件;乡村人均服装需求量1.9件,全国人均2.39件。按照这样的水平,全国人口已达14亿,其中城市人口2.7亿,以人均消费量4.5件计算,需12.1亿件;农村人口10.3亿,人均消费按1.9件计算,需19.5亿件;各种职业服装需1亿件,合计32.6亿件。按现在我国服装的加工能力和市场占有量,目前我国服装成衣率为60%—70%,按这样的成衣率计算,内销服装需求量为47亿件。内销市场潜力很大。

从消费结构看,目前纺织品消费中,衣着消费占到65%左右,随着汽车、住房消费和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必然持续增加,将成为拉动纺织品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每年我国净增人口近1000万,将直接增加纺织品服装消费40亿元左右,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每年约有1000万农村人口转为城市居民,农村到城市务工人员每年增加500万左右,都将增加服装、服饰及小纺织品的消费。

 3.3.6.2国际市场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新疆口岸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和服装及衣着附件196.7亿人民币,其中,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140.2亿元;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56.5亿元。

 3.4.1重点项目简介

目前巴楚县纺织服装产业以服装为主,未来要将产业链前端延伸,以棉纺、织布、服装服饰、针织、家纺、刺绣、手工编织等终端产业为发展重点,形成多品类产品集散加工的发展模式,打造巴楚的纺织服装产业特色,形成产业优势。

1.棉纺产业。大力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提高棉花就地转化率,扩大棉纱锭产出规模。在现有43.5万锭的产业基础上,鼓励老旧棉纺企业技改扩规,扩大棉纺织产业规模,新增气流纺、普梳环锭纺20万锭,主要生产普梳中支纱、气流纺低支纱、气流纺中支纱。同时,积极引进高速度、低扭距细纱机,采用赛络纺、紧密纺等先进技术工艺,新增精梳纺纱40万锭,大力发展精梳高梳中低支纯棉纱、精梳赛络纺纱、精梳紧密纺纱、精梳有机棉纱、精梳棉绒混纺纱等高档纺纱制品,引进1-2家具有一定规模大、技术装备先进的龙头企业,力争“十四五”末全县纺纱规模达到100万锭,精梳纱比重占30%以上,自动络筒、倍捻工序配备率达70%以上,适当引进混纺纱、化纤纱、色纱项目,实现高中低端各类棉纱产品齐全。达到100万锭棉纺,全年可生产棉纱14万吨棉纱,消耗本地皮棉18万吨,棉花就地转化100%,可完成产值38亿元,实现增加值4.8亿元,利税2.7亿元,带动就业3000人。同时,大力引进和研发罗布麻纤维提取、纺纱、织布等产业项目,充分利用巴楚野生罗布麻资源,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2.织布产业。依托巴楚县棉花、棉纱优势,着力引进大圆机、小圆机、剑杆织机、喷气式织布等织布项目发展织布产业,完善棉纺产业链,就地转化棉纱5万吨。“十四五”末织造产能达到机织(梭织)坯布1亿米,年消耗棉纱28000吨;针织坯布2万吨,年消耗棉纱22000吨,主要生产中高档服装面料坯布、工业用坯布、扎花包装用坯布、牛仔服装用坯布、针织用坯布。通过引导织造企业采用本地纱线,促进棉纱就地转化率达到35.7%,为本地下游产品提供部分配套,全年完成产值14.5亿元,实现增加值2亿元,利税13050万元,带动就业1000人,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牛仔水洗全产业。依托巴楚棉纱、机织布资源优势,借助阿拉尔、草湖印染项目,建立牛仔成衣水洗产业园,同时形成以牛仔面料和牛仔服装生产为主要产品的深加工基地,建设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牛仔一体化生产产业园,招商引资福建其他生产配套企业,包括印染、绣花、商标、包装材料、针织机械制造和维修、物流和配送、设计和开发、销售和电商、人力资源和培训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大型专业化产业园。

4.服装加工产业。依托喀什地区服装生产基地、“飞地”园区和出口商贸基地,根据自身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基础状况,结合现有产业分布及各乡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和贫困人口数量,引进内地先进企业、 推进现有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时尚系列、休闲系列、职业装系列、军、警被服系列四大系列服装产业(企业)集群。至“十四五”末,形成年产服装3000万件(套),年完成产值6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产值18亿元。

5.针织产业。依托棉纱、化纤纱、梭织布、针织布的半成品原产地优势,发展手套、织袜、内衣、毛巾等针织产品,形成产业集群。至“十四五”末,形成年产织袜(帽子)3亿双(顶)、内衣2000万件(套)的产能,产业聚集效应初步形成,产业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完成年产值30亿元,实现增加值9.6亿元,利税2.5亿元。

6.再生棉加工业。对全县棉纺织企业、服装家纺等企业产出的废料二次加工再造,生产膨胶棉、再生棉等产品。

7.纺织品服装商贸。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依托喀什经济开发区的“引擎”优势及南疆面辅料交易信息中心平台,建设集展示、交易、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为一体的服装面辅料批发市场,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拉动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增强企业面向中亚国家市场的有效供给,提升纺织服装生产销售档次、产品质量。

3.5产业引导措施

3.5.1培育扶持骨干龙头企业

    加强对纺织骨干龙头企业的引导和培育。通过相关政策扶持,促使资源向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集中,形成资源优势集聚和资源效率提升。以佳绣纺织15万锭、系森纺织15万锭、丝路明珠制衣600万件服饰加工项目等为龙头大力发展巴楚县纺织、服装服饰产业,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在产业中起到领军作用,依靠上海市(对口支援单位),吸引当地知名纺织企业来巴楚县投资,延伸上下游纺织、服装、针织产业,打造新疆喀什地区领先的纺织、针织、服装、小纺织品专业市场。

3.5.2提高创新能力

    随着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劳动力缺少,廉价制造已然结束,纺织业进入了相对高成本时代。“做精、做专”是纺织产业在面对特定消费群体需求和变化的基础上实现的,既满足了个性消费需求,也适应多样化的市场。

    应用新技术、实现高效率,打造核心竞争力、塑造优势纺织品品牌、提升企业价值。重点在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信息化以及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绿色纺织等方面加快高新技术应用,加强科技人员培训和引进,支持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生产。应用新型纺纱技术,生产多元化的棉麻、人棉等混纺纱,开发功能性纺织品新品种,建立巴楚县纯棉及棉麻、人棉混纺和下游产品研发中心和服装服饰设计研发中心。用足用好国家和自治区的科技政策,增加科研投入,实现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扩大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品牌贡献率。

3.5.3鼓励企业扩大出口

    在园区设出口加工区,鼓励纺织服装企业对中亚五国和欧盟国家的出口,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利用喀什综合保税区即将封关运行的契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现国际市场拓展多元化,着力发展自主品牌,扩大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积极鼓励企业在中亚等国家举办大型专业展会,在中亚等国家开设专卖店、专柜、产品营销办事处、组建销售联盟等。支持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降低出口风险。

3.5.4推进企业扩充市场

    推进企业拓展电子商务平台市场。建立网上专业市场,网上贸易平台,和国内外知名网络合作,将销售空间拓展得更宽。

    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展开舆论和宣传攻势,在行业及社会各界产生影响,提升纺织行业发展的信心。通过营销模式的创新,缩短产品流通周期,降低产品营销成本,拓展国内外市场。

    重视发展企业文化,企业的灵魂要与地方文化融合,与国家的发展、与市场的繁荣共同成长。

3.5.5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在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创新、技术咨询与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建立面向企业和产业集群服务的纺织产品、面料检测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技术创新平台等的公共平台。

探索实践为纺织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相关配套专业市场的建设。

积极开发和推广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及配套技术,形成服务手段先进、服务功能齐全、服务领域广泛、服务特色鲜明的纺织产业集群服务体系。

扩大合作领域,特别是加强与国内大院、大所及国外同行的技术合作。加大共性技术开发力度,为产业升级提供支撑。

建立技术、人才、咨询、培训、信息等多元化、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完善了产业集群的社会服务体系。

3.6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分析

积极承接中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结合援疆省市的力量进行联合招商。招商的重点首先是纺纱和织造等原料生产供应项目,其次为生产终端产品的企业及服装面辅料批发流通企业,最后为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建成具有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发展的产业。产业在进行招商时重点针对以下类型的企业:一是拥有国际贸易渠道的贸易企业,以及承接向西出口订单的加工型企业;二是国内有生产环节的品牌服装服饰和家纺企业;三是为上述企业进行配套的中小企业。

3.6.1招商引进棉纺60万锭,提高棉花就地转化率

一是通过技改扩规新增纺锭42.5万锭。其中气流纺32.5万锭,精梳环锭纺10万锭,年理论可生产棉纱60700吨,消耗皮棉71155万吨,可完成产值12.26亿元,实现增加值1.57亿元,可带动稳定就业1300人。二是通过新招商引进精梳环锭纺纱15万锭,全年可生产60支、80支以上棉纱15000吨,可完成产值4.2亿元,实现增加值6300万元,带动就业200人。

1.银信棉纺改扩建项目:投资1682万元,新增清梳联QF1235、卓日棉花异纤分拣机、天易除尘机、天门并条机5台、泰坦气流纺纱机7台3210头等纺纱专用设备。2020年底11月技改升级后达到棉纺68400锭规模,产品主要为普梳21支、32支、40支棉纱,年可生产棉纱9700吨,产值1.94亿元,增加值2446万元。全年消耗皮棉11155吨。

2.豫鑫纺织改扩建项目:在原泰昌棉纺厂内技改,更换并条机6台、泰坦气流纺纱机20台等纺纱专用设备,技改完成后企业生产规模可达10万锭。产品主要为气流纺普梳纱,年可生产棉纱13000吨,产值2.4亿元,增加值3100万元。全年消耗皮棉14300吨。

3.系森棉业新建项目:湖北宏泰纺织投资,租用园丰创业孵化园4000平方米厂房,安装10万锭气流纺纱设备、5万锭环锭纺纱设备,2021年5月建成10万锭气流纺纱,年生产32支、40支普梳棉纱13000吨,产值2.47亿元,增加值3112万元。后期实施5万锭精梳环锭纺纱,年生产60支、80支精梳纺纱5000吨,产值1.22亿元,增加值1837万元。全年消耗皮棉2.2万吨。

4.嘉德纺织改扩建:目前项目在谈,计划新增15万锭,达到20万锭。其中新增精梳精密纺纱5万锭,年生产32支、60支棉纱7000吨,产值1.7亿元,增加值2142万元;新增气流纺纱10万锭,年生产棉纱13000吨,产值2.47亿元,增加值3112万元。

5.精梳赛洛精密纺纱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引进高速度、低扭距细纱机,采用赛络纺、紧密纺等先进技术工艺,新增精梳纺纱15万锭,大力发展精梳高梳中低支纯棉纱、精梳赛络纺纱、精梳紧密纺纱,根据织布、服装等发展,引进配套精梳有机棉纱、精梳棉绒混纺纱等高档纺纱制品。全年生产60支、80支以上棉纱15000吨,消耗本地皮棉19500吨,产值4.2亿元,实现增加值6300万元,带动就业200人以上。

3.6.2招商引进织造业,推进棉纱就地转化加工

“十四五”全县规划引进机织布1亿米,针织布2万吨,现已有大小剑杆织布机143台可织布4000万米;大圆机织布机23台,年可织布1440吨,2019年棉纱就地实际转化率4.35%,因此要重点引进各类织布项目,力争棉纱就地转化率达到35%以上,年消耗棉纱5万吨,带动就业700人。

1.系森棉业织布项目:湖北宏泰纺织投资,一期10万锭气流纺纱投产后,二期实施5万锭精梳环锭纺纱,延长织布产业链,结合后期棉纱、棉布市场需求,计划安装200台喷气式织机或大圆机织布,全年可织布1.4万吨,产值3.36亿元,增加值5000万元,带动就业200人。

2.大圆机织布项目:重点引进200台大圆机织布项目,年可生产织布15000吨,消耗棉纱15400吨,产值3.2亿元,增加值4800万元,带动就业100人。

3.剑杆织布项目:计划新引进6000万米剑杆织布规模,其中大剑杆织布机50台,年可织布4000万米;小剑杆织布机120台,年可织布2000万米。全年织布6000万米,消耗棉纱1.5万吨,产值4.2亿元,增加值6300万元,带动就业300人。

3.6.3优化升级服装生产加工,培育品牌丰富产品类别

以服装服饰、针织、家纺、 刺绣、手工编织等终端产业为发展重点,积极承接企业转移,同时大力培育本土企业,逐步扩大现有产业规模,发展向西出口的多品类终 端产品,以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形成产业集聚,打造多品类产品集散加工的发展模式,形成巴楚县服装加工产业特色;以终端产业带动前端产业发展,同时扩大纺纱规模,以两端带动中间,巩固织造业,做优做强服装加工促进产品向西出口。

1.年织袜2亿双项目:重点引进纯棉短袜、包芯纱织短袜、丝袜等项目,织袜机2000台,主要以外贸出口加工订单为主,主要出口中南亚、亚洲、欧洲等国,年产值4.5亿元,增加值8100万元,全年按60%出口,可完成外贸出口3500万美元,可带动就业800人就业。

2.年加工家纺用品500万件套项目:依托本地纺纱、织布、印染、绣花等产业发展,重点引进国内优质家纺用品企业,借助成熟的产品市场,加快推进家纺行业发展,可带动就业1000人就业。

3.年加工高档针织服装2000万件项目:引进汽动握边、氨纶药剂、外橡根机、电脑平盘、电脑花边机等400多台套,形成年产2000万件高档针织服装成品的生产规模,产值7亿元,增加值1.75亿元,可带动就业2000人。

4.年加工2500吨毛巾用品项目:以纯棉纱、涤纶纤维等为原料,利用色纱、化纤混纺等深加工、加弹、纬编、裁剪、锁边等工序,年加工各类毛巾、被单等2500吨,产值6.5亿元,可带动就业500人以上。

5.服装面辅料市场项目:依托南疆面料辅料配件展销中心,引进江浙沪、沿海地区的面料辅料产品,为终端服装服饰企业解决面料辅料采购瓶颈,形成市场和产业互动,打造面料辅料交易中心。

6.再生棉加工项目:对全县棉纺织企业、服装家纺等企业产出的废料二次加工再造,生产膨胶棉、再生棉等产品。

关联稿件:

《巴楚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图解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