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公开信息来源 巴楚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巴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巴楚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16年01月04日 点击数:

序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转变发展方式和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推进巴楚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时期。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八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地委扩大会议和县委十二届十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的新形势、大背景下,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全面把握战略机遇,科学应对各种挑战,对于实现县委、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努力将巴楚县建设成为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喀什东部区域经济中心”和“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篇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第一章  “十二五”时期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巴楚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不简单的五年。困难挑战前所未有、责任压力前所未有、信心决心前所未有。五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维护稳定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上海市的无私援助下,巴楚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按照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巴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提振精神、勇于担当变化变革、砥砺奋进,顺利完成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巴楚保持了经济总量不断攀升、民生建设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援疆工作稳步推进、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大好局面。

(一)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推动经济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充分发挥政策优势、援疆优势和巴楚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后发优势,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努力缩小巴楚与疆内外经济发达县(市)的差距。“十二五”末,预计完成生产总值69.25亿元,较“十一五”末翻1.07番。其中:一产增加值25.31亿元,年均增长14.33%;二产增加值13.36亿元,年均增长22.72%;三产增加值30.57亿元,年均增长16.17%。人均GDP达到18235,年均增长12.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85亿元,年均增长26.24%。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40:15:45调整到年末的37:19:44。工业增加值达到5.58亿元,年均增长20.96%。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3.1亿元,年均递增22.88%,投资规模是“十一五”的3.0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78亿元,年均增长18.24%。外贸出口总额2011年的62万美元发展到2015年的382万美元,年均增幅43.86%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06元增加9051.75元,年均增长14.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12元增加19020元,年均增长22.09%。

(二)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五年来,按照县委“稳粮、减棉、优果、强畜”和“以水定产业、以水调结构”的发展思路,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科学规划,主动作为,全面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逐步打破了以棉花一业为主的种植结构,形成了种植、林果、畜牧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的新格局。按照高产田优、低产田退的原则,退减棉花面积15万亩改种牧草和甘草。粮食种植面积达到53.15万亩,总产达22.85万吨,连续5年丰产丰收。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布局,因地制宜种植瓜菜15.9万亩。大力实施林果业提质增效,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5.4亿元,稳定优化林果面积80.9万亩,累计建成丰产园7万亩,林果年产量由“十一五”末的3.06万吨增加到年末的11.68万吨,增长3.8倍。累计建设生态防护林4017亩。畜牧“两大一特”“两化一社”战略深入实施,各类畜牧发展项目累计投入2.3亿元畜牧养殖小区达到66个、养殖专业户达到4700户,预计年末实现牲畜存栏73.44万头(只),出栏77.73万头(只)。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76家,比“十一五”末增加170家。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7家,比“十一五”末增加11家。“三品一标”产品7个,其中绿色农产品4个,有机农产品3个。

(三)工业经济强势推进。五年来,投资2.7亿元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十一五”期间的9倍。巴楚工业园区成功升级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128家,安置就业近5000人,实现利税8000余万元。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五年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62个,累计履约到位资金达85.14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4倍,年均增长33.45%,特别是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的引进和运行,极大提升了巴楚的发展后劲。作为自治区确定的纺织服装工业“三城七园一中心”之一,我县纺织服装产业取得巨大进步,纺纱装机能力达到40万锭、年产棉纱4万吨。以纺织服装、果品加工、矿产开发、野生植物加工、建筑建材等优势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四)商贸旅游服务业加速发展。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五年累计投资2.83亿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巴楚胡杨林国家森林公园成功挂牌,红海景区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已列入自治区创5A序列。巴楚邦克尔湿地公园全票通过国家评审。五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12.8万人次,年均增长率11.1%,旅游综合收入4.3092亿元,年均增长率15.02%。“丝路之驿·胡杨之都·文化之地·美食之城”的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商贸物流加快发展,三岔口公路物流港作为自治区商贸流通规划重要节点顺利启动,万利电子商贸城建设全力加速,晨光国际五金建材城、大智汽车产业园、泰和国际广场、色力布亚镇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等重点市场建设项目建成投运,完成乡镇10个农贸市场的标准化建设,划行归市顺利推进,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五)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全县城镇化率由25%提高到38.7%。按照“以规划为引领、以水为脉、以绿为基、以文为魂、以人为本”的思路,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城市。突出抓好老城区改造工程,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医院、商场、市场、酒店等公共设施,确保老城区居民住上新房子、环境大改善、产业有发展、生活有保障。大力推进喀什河防洪疏通工程,投资2.2亿元完成13公里喀什河清淤、河堤加固硬化、河道两侧道路硬化工程,着力打造滨河景观带和滨河休闲旅游长廊,辐射带动新老城区融合发展。加快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推进新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县城4个主题公园、市民之家、民俗风情街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功能。投资5800万元完成县城九纵十四横道路林带绿化面积6500亩,人均绿化面积达35平方米,绿化率达18.8%。深入实施“绿城、美城、净城”工程,提升了城市文化魅力和群众幸福指数,加快把巴楚建成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六)民生建设不断改善。五年来,我们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突出民生建设的基础性、普惠性、连续性、针对性,连续五年实施“民生建设年”活动,扎实推进安居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千方百计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努力让各族群众现实生活有保障、未来生活有希望,真正以民生的改善凝聚民心、保障民安、实现民富,促进巴楚长治久安。投资11.75亿元事关巴楚38万群众切身利益的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将彻底改变巴楚人千百年来饮水不安全的历史。农网、城网布局全面优化,投资2.42亿元新建、改建变电站6座,架设电力线路1520.5公里,彻底解决了4012户无电户用电问题累计投资2.58亿元完成县城18.997公里10条道路建设,投资4.07亿元修建重要农村公路88.77公里、通达公路193.4公里,通村油路660.11公里。三莎高速、阿喀高速建成通车,城乡群众的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投资9.79亿元,建成廉租房、公租房20275套,建筑面积达78.8万平方米;统筹各类资金9.75亿元建设安居富民房35657套,投资1.33亿元完成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彻底解决了住房困难的问题投资7.77亿元完成县城供排水、供热、天然气等项目,新建天燃气管网36.6公里,通气4700余户。投入资金14323万元,完成各类财政扶贫项目217个,共扶持贫困户27984户85920人,全县贫困人口从“十一五”末的10.01万人减少目前4.8万人,减少贫困人口5.37万人。惠及广大群众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保险、民政救助“三条保障线”深入推进,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农合参合率99.5%,覆盖全县25.62万人。低保收入人口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医疗救助、孤寡孤幼生活补助、高龄补帖等政策全面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

(七)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统筹教育资金28.45亿元,改扩建校舍22.44万平方米,完成90所学校、22所学校运动场及8所“双语”幼儿园的标准化建设,改造彩钢房校舍11.53万平方米,各级各类学校均衡化发展稳步推进,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双语”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学前两年入园率82%提高98%,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9%、100.81%,中小学双语普及率、高中阶段升学率、高考专科以上上线率分别由“十一五”末的57.8%、38.5%、50.4%增长到“十”末的98.1%、96.05%、94.4%,内初班、内高班录取率持续提高。“阳光助学”工程深入实施,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扎实推进,“三降一提高”项目顺利实施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新进展县人民医院、县维吾尔医医院业务用房相继竣工投入使用,12个乡镇卫生院“一够三化”全面完成,医疗环境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118个行政村体育设施投入使用,24个行政村体育场地建设全面完成。“村村通”大喇叭、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惠及千家万户。累计开展文化活动10020场次、体育活动13966场次。投入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5544.98万元,成功创建自治区“科技强警”先进县,县域申请专利27项。

(八)援疆工作成效显著。五年来,上海对口援疆累计投入资金16.36亿元,实施各类项目162项。紧紧把握对口援疆机遇,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不断深化经贸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加大智力援疆力度,采用双向挂职、两地培训和支教支医支农等多种形式进行人才援疆,上海市选派78名各类人才赴我县参与援建,为我县培训各类人员1.8万余人次。文化援疆工作深入推进,合作交流不断加强,两地情感交融进一步加深。通过对口支援,一大批群众期盼的民生项目相继完成,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大幅度提高,援疆工作在民生改善、产业发展、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贯彻好干部标准和“三个不吃亏”用人导向,坚持在反分裂斗争前沿和基层一线培养、识别和选拔干部,一批在严打专项行动中表现突出人员被火线吸收入党、火线吸收入警、火线提拔。认真落实“三位一体”“四位一体”机制,“三项重点工作”统领“6+2”工作任务,全县1156名干部住村(社区)开展工作,共投入帮扶资金5474万元,确定的564个惠民生项目全部实施。努力建强基层阵地,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五年来,投入5.58亿元,完成村级阵地及配套设施建设。严格落实乡镇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补贴到村规定的同时,保证每个村每年10万元、每个社区15-18万元的运转经费,基层干部报酬大幅度跃升。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双十星”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一强双带四作用”“两好”机制得到落实,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成效明显民兵、农村党员、村级后备干部联动培养机制全面推开,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渠道进一步拓宽。“暖民心”工程深入实施,“三夜”“三学三比三提升”活动广泛开展,基层组织的维稳能力不断提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

“十二五”期间是巴楚进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民生改善最为显著、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时期。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喀什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上海市的无私援助,得益于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回顾五年发展历程,我们的基本经验是坚持做到“个必须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与全国、全疆相比,我县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低,三次产业结构不优、吸纳就业能力弱、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二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群众在安全饮水、住房、就医、就学、出行、电力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三是产业带动就业能力相对不足,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比较单一,扶贫任务依然繁重。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以棉花一业为主的现状还未得到根本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主动向二三产业以及城镇转移就业的意识欠缺,贫困人口基数大,短时间实现脱贫致富难度大。四是基层基础工作依然薄弱。当前巴楚社会大局稳定可控,向好的趋势逐渐明显,但稳定的基础依然脆弱,稳定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稳中有变数、稳中有风险、稳中有隐忧。

第二章  “十三五”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型转向中高速增长“新常态”,处于深化改革和加快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综合判断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巴楚发展既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也存在诸多风险挑战。

第一节发展机遇

国内经济环境总体有利国内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阶段,但各种内外有利条件构建的战略机遇期远未结束。工业化、城镇化正在加速推进;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物流、生态环保和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等方面还有大量的投资机会和潜力;消费总体水平偏低,增加消费总量国内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扩大进出口,推动走出去有着巨大的潜力;社会生产力基础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生产要素综合优势十分明显;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将不断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将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中国经济已经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有基础、有条件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国家和对口援疆对新疆的大力支持。一是国家的全方位大力支持,中央提升新疆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地位,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已上升为国家意志,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召开后,对南疆实行顶层设计的步伐明显加快,实行特殊的财政、投资、金融、人才等政策,必将对我县经济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巴经济走廊和喀什经济开发区三大国家战略的叠加实施,喀什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增长极将由市场末端转变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地带,使我县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将进一步发挥地缘、人文、资源比较优势,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战略互信和互联互通,拓展发展空间。三是对口援疆战略的持续推进,全方位援疆力度进一步加大,与内地交流交融交往进一步深化,资本、技术、人力等要素充分流动,将有利于新疆民生改善、产业振兴,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巴楚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基础。巴楚是内地进入南疆三地州的门户,是内地进入中亚、南亚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突出。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原始胡杨林;有美不胜收的大漠风光、平原湖泊、胡杨风倒木、黑山玛瑙滩、勒雅依里塔格山雅丹地貌等众多自然风光;有唐王城、古烽燧遗址、卡拉姆达尔拜克古墓等历史文化遗迹以及地域特色浓郁的民俗风情。农牧资源丰富,棉花、瓜果品质上乘,畜产品肉质独特鲜美。石油、天然气、钒钛磁铁矿、花岗岩、岩盐等矿藏丰富。甘草、罗布麻等野生植物分布广泛,巴楚蘑菇享誉疆内外,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但这些独特的区位、地缘、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强大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尤其是“十二五”时期的持续发展,巴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全县各族人民思稳定、盼和谐、求发展的思想愿望已成为共识,维护社会稳定,着力发展丝路产业和民生产业、着力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成为十三五发展的主旋律。

外部产业转移。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速度加快,国外产业也进一步向中国转移,产业梯度转移和平行转移并存。我县要利用自身的土地和资源优势,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中增强经济实力、优化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

消费需求提升。随着国内居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战略效应的逐步凸现,我县的人流、物流、商流都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带来消费需求量的提高的同时也带来消费层次的提升,这将对我县农副产品的质量、旅游休闲服务的水平、物流服务的效率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节面临挑战

全国经济增速开始明显放缓。过去的五年规划虽然在发展思路上也有调整,但基本上是延续经济高增长的发展思路,推动经济增长的套路没有变。但是,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不可能再维持两位数以上高速增长,中国经济期保持中速增长,且国家不会出台大规模的刺激政策,这种“新常态”对于以投资为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欠发达的巴楚来说,没有经验可循。

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受到环境承载力的制约。我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水不足53毫米,年蒸发量大于2500毫米,工业和生活用水资源匮乏。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地震、洪涝、沙尘、冰雹等自然灾害频发,土地沙化严重,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

政府的考核机制将发生改变。“十三五”时期,国家将逐步弱化对经济增速的评价考核,强化对结构优化、民生改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的综合评价考核,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将会上升,我们的工作思路也必将会发生巨大的转变。

人才资源相对缺乏。目前,我县农业、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城市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匮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要求。

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在地区各县市并不十分突出,而且产业选择与周边地区比较雷同,特色产业优势不够明显,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

第二篇  “十三五”时期的战略选择

第三章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八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南疆工作会议和地委扩大会议精神为统领,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树立稳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为基础,以解决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摘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反恐维稳作为第一责任,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促进就业作为第一行动,把争取民心、凝聚人心作为第一标准,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第一目标,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四章发展思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巴楚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六大发展理念,发挥三个引领作用,构建完善反恐维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对外开放、民生保障六大体系。

六大发展理念:坚持稳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大发展理念。稳定发展注重解决发展条件问题,必须坚持稳定第一、稳定优先,始终聚焦着眼点和着力点,坚决打赢反恐维稳这场持久战,为发展创造持续稳定的社会环境。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让创新在巴楚蔚然成风,贯穿各项工作始终,提供持久发展动力。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增强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性,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必须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县的理念,把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坚定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建设洁净巴楚、美丽巴楚。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必须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把巴楚建成喀什东部区域经济中心,打造内外联动、双向开放的新格局。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必须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构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新机制,全力补齐短板,使各族群众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个引领:理念引领,充分认识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坚持六大发展理念,坚持中央、自治区党委治疆方略,坚持近年来地委、县委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问题引领,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直面矛盾,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各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以解决问题引领各项事业不断前进。实践引领,坚持实践第一、效果第一,把巴楚这几年实践证明成功的、各族群众拥护的思路政策举措坚持下去、固化下来,在实践中再丰富再提高,以变化变革的生动实践引领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第五章指导原则

立足巴楚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基本特征,“十三五”发展坚持和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依法治县,促进和谐发展。把依法治县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牢牢把握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着眼点、着力点正确处理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坚持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族人民群众,夯实社会和谐稳定基础,努力开创巴楚和谐稳定发展新局面。

——坚持深化改革,驱动创新发展。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转型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新动能靠改革激发新活力,靠创新塑造新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围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商贸物流业,走出一条改革引领、产业带动、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优化结构,统筹协调发展把优化经济结构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依靠提质增效一产,做大做强三产,协同拉动二产,实现做大经济总量和调整优化结构并举统筹城乡、兵地融合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走统筹协调的均衡发展之路。

——坚持生态立县,加快绿色发展。把生态建设当做巴楚安身立命的大事来抓,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县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洁净巴楚、美丽巴楚。

——坚持优势引导,引领开放发展。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充分利用巴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人文优势和援疆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内外联动、双向开放的新格局。

——坚持民生优先,实现共享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把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以扶贫攻坚、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实现发展成果共享,争取民心,凝聚人心

第六章发展目标

巴楚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在反分裂斗争、促进兵地融合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人均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疆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到2018年摘掉贫困县帽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基本实现,为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依法治县深入推进,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法治政府基本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安全形势稳定可控,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在反分裂斗争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长治久安的基础更加牢固。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末,巴楚生产总值达到140亿元,年均增长15.12%,较2015年翻一番以上人均GDP达到34146元,年均增长13.4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5.656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5.27亿元,年均增长35.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亿元,年均增长18.13%以上。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全面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集聚效益明显,产业层次明显提升。以文化旅游业和商贸物流业为重点的服务业得到突破性进展。到2020年,一产增加值达到37.64亿元,年均增长8.26%;二产增加值达到38.98亿元,年均增长23.88%;三产增加值达到63.38亿元,年均增长15.7%,三次产业结构比达到27:28:45

——社会事业持续进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科技应用进一步普及,全社会研发(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力争达到1.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以内,总人口控制在41万人以内

——民生福祉明显提升。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98%,达到3821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63%,达到15002.8元。就业稳步增长,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年均进厂稳定就业3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8%以上,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进一步提高,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9%以上。2017年,117个贫困村2.2万户6.7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掉贫困县帽子。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工造林32.03万亩,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7.79%。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55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标达到地区下达控制指标内。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全方位开放合作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开放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县进出口总值达到1061万美元以上,年均增长22.66%。

第七章  发展重点

十三五期间,我县发展重点在于推动两大转变实现大突破、打造四大产业。

——推动两大转变:推动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数量型向提高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转变。

——实现大突破实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大突破。

——打造四大产业打造以红枣、核桃深加工、油脂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棉纺织、织布、服饰、针织衫、家纺、袜业、手套为主的纺织服装业,以全域型旅游、生态旅游、自驾游、特色旅游为主的文化旅游业,以公路货运、铁路物流为主的商贸物流业,构建具有巴楚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巴楚跨越式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夯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

构建创新发展体系,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放在核心位置,将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关键任务,加快实施科技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工业强县“三大战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第十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

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保障民生、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引领推动作用引进、示范、推广核心关键技术,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围绕产业和社会服务技术创新需求,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专门提供研发、创新创业(众创空间)、科技金融和科技咨询的科技服务机构、企业,不断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使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人心,知识产权拥有量进一步提高,我县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以良种选育、高效种养、疫病防治、农业节水、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实施科技重点项目,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示范,推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以高新技术带动和提升常规农业技术推进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和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建设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支持科技特派员围绕农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领办、创办各种经济实体和专业合作社组织。在特色农业领域大力培育科技型农业产业化企业。围绕纺织服装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建材工业以自治区启动企业技术创新工程为契机,以促进工业园区企业技术升级、技术创新为目的,加大对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引进工作的支持力度,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逐步完善产业持续创新的体制机制,建立巴楚县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库,集中各方科技资源优先扶持、倾斜扶持,加快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走自主创新、持续创新的发展道路。围绕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共性需求及关键环节,加强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现代物流业、文化旅游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提高服务附加值,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交通、通信、水电热供给、污水垃圾无害处理、绿化美化方面的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应用,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的装备水平、服务水平,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需求,全面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发展的保障能力。加强地方病、高发病和重大疾病的防治,加强推广防灾减灾技术应用,提高极端气候、重大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技术水平,提高生产安全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快先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成果的研究、引进和应用。重点研究、引进防沙治沙、盐碱地治理、荒漠化防治等关键技术,加强可持续发展科技的集成与示范。加快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成果的引进和转化应用,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支持重点污染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示范工作。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强对“科技之冬”“科技活动周”等科普宣传活动以及“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的组织领导,加快提升各族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技素质。

十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坚持“稳粮、减棉、优果、强畜,以水调结构、以水定产业”的思路不动摇,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方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坚持走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四化共进”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之路,挖掘农业发展潜力,加快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程,努力扩大农业就业容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第一节优化调整农业结构

加强技术服务指导,提倡适度规模化经营,棉花种植向优势产区集中,逐步退出低产棉区,将一、二类地种植棉花,主攻单产;将果棉间作地块棉花逐步退出果园,主攻林果业;将三、四类地及偏远地块棉花坚决退出,主攻饲草。形成棉花75万亩(其中优质高产棉花50万亩),努力提高棉花质量,巩固棉花产业在全县产业结构中的优势主导地位,稳定棉农收益预期。

稳定种植粮食面积54万亩以上,进一步推进小麦种植工程建设,年粮食产量24万吨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保持在550公斤左右。进一步完善粮食仓储设施,优化布局,确保全县粮食安全。

深入推进林果业提质增效,优化种植模式。到2020年,优质林果面积稳定在84万亩以上(其中红枣53万亩、核桃29万亩、其他林果业2万亩),纯建园经济林7万亩(其中红枣5.1万亩、核桃1.9万亩)。挂果面积83.7万亩,挂果率99%,果品产量达到18.64万吨。果品贮藏保鲜率达到70%以上,加工率达到70%以上;大力发展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进一步打造精品红枣和核桃品牌,构建特色林果产品外销平台,积极开拓市场,形成区域特色突出、品牌优势明显的特色林果产业。

优化牲畜品种结构,突出抓好巴尔楚克羊的繁育体系建设,建立巴尔楚克羊原种场。加大畜牧养殖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增强优质饲草料生产供应保障能力,重点在农林牧结合上做文章,支持退减棉田改种优质牧草和青贮玉米,支持果园套种苜蓿等饲料作物,到2020年,甘草、苜蓿等各类优质饲草17万亩以上。以“良种、良料、良法、良舍”为重点,推动畜牧业整体由农户零散养殖到合作社模式的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养殖方向转变,强力推进畜牧业实现大突破、大发展。到2020年,养殖小区达到129个,全县牲畜存栏76.3万头(只),牲畜出栏104万头(只),巴尔楚克羊肉打入内地市场。

大力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以库克拜热甜瓜、阿西木西瓜为重点,加快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产业设施化进程,新建标准化温室大棚1万座。力争到“十三五”末,形成棉花75万亩(其中优质高产棉花50万亩),正复播粮食54万亩,套种林果84万亩(其中纯建园10万亩),甘草、苜蓿等牧草17万亩,正复播瓜菜15万亩的农业种植布局。

第二节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强化技术引导和政策扶持,推进市场化引导、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培育和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扩大我县优质农产品内地流通总量,到2020年,初步形成优势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及市场销售网络,切实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在恰尔巴格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试点基础上,推动农村土地规范化、规模化流转,加强对农村经营流转土地的监管。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加强管理服务,引导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将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鼓励、扶持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增强带动和服务“三农”发展能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的组织带动模式,鼓励企业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和利润返还等方式,带动农民增收。采取作价入股、分期付款、建立合作社等方式,将财政资金建设的设施农业产权固定给农民,明晰产权和经营主体。加快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强化公共服务机构公益性职能,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经营性服务组织,使农民享受到全方位、低成本、便利化的社会化服务。加快推进国有农牧场朝乡镇化、公司化方向改革,逐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

争创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突出干果类产品烘干设施和鲜果类产品冷藏贮运设施建设,抓好农民增收短平快项目。强化农产品市场开拓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扩大在大中型城市农产品直销门店的经营范围,实现常态化销售,发展现代物流业和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

将巴尔楚克羊、库克拜热甜瓜等特色优势产品作为试点,逐步推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基地建设为基础,以龙头企业及合作社等各种经济组织为依托,通过实行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逐步提高产品商品率。

十七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按照“产业引领、龙头带动、扩张总量、严把质量、创优环境”的思路,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光伏发电业、建筑建材业、民族特色产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着力推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构建起具有巴楚特点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十三五”末,预计工业增加值达到25.27亿元以上,年均递增35.27%以上。继续实施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战略,提高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力争工业稳定就业人数达到1.5万人。

第一节着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集中力量完成5平方公里纺织园区供排水、污水处理、供气、道路、电力等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园区的功能。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效应,吸引投资者进园投资兴业,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汇集,发展、完善、改造园区内现有企业,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逐步形成在南疆以棉纺织服装、毛纺、机制地毯、织袜为主的特色纺织园区,以火车站小商品城、晨光国际五金建材城、大智汽车城、万利电商城为主的商贸物流园区,以油脂加工、红枣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区,以陶瓷产品为主的建筑建材区,以光伏设备制造及组装、大型光伏地面发电站为主的光伏产业区。按照“不求所在、只求所有”的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将适合在工业区发展科技型企业引荐到园区落户建设,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引领我县企业创新的先行区、示范区,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的聚集区。2020年,园区工业产值占到全县工业产值的90%以上,成为县域经济的龙头,就业人数突破12000人,进入自治区高新技术园区之列,成为集研发与生产并重的南疆园区高地和纺织服装产品、农副产品、日用百货、民特产品和建筑建材集散基地。

第二节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产业

    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作为构建我县产业体系、推进城镇化和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定就业的主导产业来统筹考虑,充分利用自治区“三城七园一中心”的政策优势,全力以赴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产业。整合现有资源,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老旧纺织设备的升级改造。依托巴楚县现有棉花、罗布麻等原料优势,建设高起点、高档次的棉、麻纤维为主要原料的环锭纺、气流纺生产线,进而开发生产中高档针织面料生产线。依托现有纺织、服装、小纺织品产品市场、出口优势,采用新技术,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建设高起点、高档次的服装、小纺织品生产线、中高档服装制衣生产线,具有特色的民族服装生产线,形成良好的新型现代纺织、服装工业体系、针纺服装出口加工体系,建成具有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发展的产业区。力争到2020年,形成纺纱规模100万锭、机织坯布5000万米、针织坯布1.5万吨、针织衫50万套、各类服饰1500万件、高档家纺250万套、织袜1.5亿双的加工能力,新增就业1.2万人以上。

第三节做精做细农副产品加工业

将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促进我县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做精做细农副产品加工业。立足于市场、技术、人才和资源条件,加强与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联合与合作,以先进技术装备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大力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精深加工企业,创建品牌,形成产业优势和特色经济优势。依托84万亩特色林果,促进红枣、核桃精深加工,建设全疆乃至全国都具有竞争力的特色食品加工生产基地。“十三五”期间,形成红枣深加工10万吨,核桃加工3万吨以上加工能力,并积极引进脂肪酸、木糖醇、饲料、干果、果脯加工等地方特色企业,加快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依托优势棉花资源大力发展油脂加工、饲料加工,年处理棉籽100万吨,建设南疆最大的油脂加工生产基地,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

第四节  

加快调整消费品工业

以轻工、建筑建材、能源工业、野生植物资源四大消费品工业为重点,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加快产业转移和集群升级步伐,推进自主品牌建设,逐步实现消费品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

轻工业。重点发展组装加工、塑料制品、皮革制品、小五金、家具、旅游纪念品等6大子产业。组装加工产业重点发展电瓶车、摩托车、农用机械、器械组装;塑料制品及工业品重点发展农用塑料、包装塑料、工程塑料、玻璃纤维等;皮革重点发展皮革箱包和皮鞋等革制品;小五金重点发展农用器具、生活器具手工艺品等;家具重点发展民族特色家具、家饰等;旅游纪念品重点发展刺绣、地毯、手绘工艺品、十字绣、小刀等,增加产品附加值。

建筑建材业。紧紧围绕抓住规范市场、搞活建筑企业、带动房地产业三个关键环节,调整行业产业结构和企业经营结构,进一步强化企业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将建筑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建筑业发展要满足工业、民用、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重点建设陶瓷产业园,进一步提升水泥,加气块、页岩砖、环保涂料油漆、钢构、给排水管材的生产效益。大力推广节约型建筑材料,支持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装备,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积极开发推广节能、节水节地、环保利废的建材产品和技术。结合经济发展需求,新增就业岗位500个。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业。加大对甘草、罗布麻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按照“保护、开发、利用”的原则,加大人工甘草种植和野生甘草资源保护力度,对现有甘草加工企业进行整合、并购,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加大甘草黄酮、单铵盐、罗布麻、大芸保健品、保健酒、果酒等下游产品开发力度,注重罗布麻等野生植物纤维提取及下游成衣、保健品的研发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后劲。“十三五”末甘草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500吨、罗布麻系列产品加工能力达到500吨,新增就业岗位500个。

十八拓展网络经济发展空间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息资源综合应用,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商贸物流、旅游的融合发展,全方位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

第一节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信息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建设和均衡发展,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优化完善骨干网,统筹布局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子网、卫星通信等设施建设,加强网络资源整合,有序推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建成包含各类信息网络、融各种业务于一体的高性能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加强对基站、铁塔等站址资源的统一规划,推进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到2020年,实现城镇普及光纤入户,农村实现光缆入村,加快重要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覆盖

第二节  推进信息化与发展深度融合

实施大数据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社会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加快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积极推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支持物联网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将信息化嵌入产业体系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全过程,推动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工业化融合发展,加快电子商务创新发展,促进配套物流、金融等服务体系建设。将信息技术渗透融入到城乡建设、管理、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推动智慧城市、社区建设。构建信息公开、网络办公、部门协作、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电子政务平台,完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加快构建数字化服务型政府。

第三节  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

坚持网络系统安全和内容安全建设同步推进,信息安全保障机制与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加快网络安全保障和管理能力建设,重点加快巴楚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综合平台、舆情信息监测平台和安全事件预警平台建设,全面推进信息等级保护和网络安全审查制度,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网络失窃密等事件的防范能力和对敏感信息的筛选、甄别和判断能力。加强电子政务和公共基础部门的信息安全防御能力建设,提高信息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构建协调发展体系,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

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着重补齐贫困人口脱贫、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短板,在增强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性,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第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采取结对子扶贫、差异化扶贫、造血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市场化扶贫等措施,科学实施个一批”行动计划,坚持扶贫开发与维护稳定相统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促进、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分配机制,整合利用好各类扶贫资金和资源。建立县领导联乡、部门领导驻村、干部包户的扶贫工作机制,落实各级党政一把手的整治责任。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打好脱贫攻坚战,对117个贫困村实现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逐步使所有贫困村达到“九通九有九能”标准,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自我发展能力增强,使2.2万户6.78万贫困人口实现限期脱贫,精准脱贫,力争到2017年脱贫摘帽。

十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以农牧业现代化为支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集约农业,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吸纳,实现城乡产业联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积极发展纺织服装业、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商贸物流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

促进兵地融合发展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地委支持兵团在南疆发展的决策部署,从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兵地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全力支持三师在巴楚发展,进一步深化兵地经济、文化、社会、干部、人才、维稳等方面的融合,努力推动形成兵地经济融合发展、文化交融共建、维稳责任共担、民族团结共创的局面。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略)

统筹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城乡文化发展。逐步实现村级功能齐全的文化室、农家书屋、体育健身广场、广播电视“户户通”全覆盖,加快推进美术馆、影剧院、体育馆、非物质文化传承中心的建设项目。深入实施文化战略工程,加快春雨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万村千乡文化产品惠民行动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快文工团改制步伐,加大对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力度,创作一批体现巴楚特色,反映时代精神深受群众喜爱、具有高水准的文化艺术精品。提高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和译制能力,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等工程。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传统项目,积极做好现有传承人的逐级申报和推荐,进一步发展壮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队伍。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完善体育设施布局,为各族群众提供基本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成立民间杂技团,增加景区文化旅游项目内涵。引导成立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逐步实现政府引导协会承办各项体育赛事良性发展。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发展摔跤、青少年足球等优势竞技体育项目,全面提升竞技体育总体实力和水平推动农村乡土特色文化健康发展,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构建绿色发展体系,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县的理念,实施“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洁净巴楚、生态防护林建设”三大工程,把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坚定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着力构建绿色发展体系,建设生态文明、美丽洁净的新巴楚。

第二十四章实施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

鼓励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合理消费,形成崇尚生态文明、节约利用资源的社会风尚。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在重点行业和企业组织实施节水、节电、综合利用工程,落实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鼓励企业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高能耗工艺降低产业能耗水平。强化节能监督管理,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强化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积极推进公共照明节能。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

第二十五章实施“洁净巴楚”工程

继续实施城镇集中供热和天然气入户工程,推进乡镇场、集中连片安居点天然气入户和集中供热工程,力争完成天然气入户3.9万户,集中供热3.9万户,减少燃煤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促进冬季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统筹资金投入,力争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到2020年,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初步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等环境问题,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分片布局布点,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设计及垃圾填埋场建设,到2020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80%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第二十六章实施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

以建成三莎高速、国道314线、省道215线、图火公路“四条绿色长廊”和巴楚与邻县交界区沙漠戈壁、黑山区域“两大生态屏障”为总抓手,实施防沙治沙、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生态防护林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力争到2020年达到人工生态防护林32.03万亩。始终把316万亩国家级公益林保护作为生态建设的头号工程来抓,坚决守护好这道“绿色生命屏障”,为子孙后代建起绿色银行、留下永久绿荫。

构建对外开放体系着力扩大对外交流

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交通、政策、援疆优势,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内外联动、双向开放的新格局。

第二十推动商贸物流业发展壮大

充分利用巴楚东进西出、南联北拓的交通区位优势,在“十三五”期间乃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把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支柱产业重点扶持和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优化地产优质农产品销售网络、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全力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努力把巴楚建设成为新疆商贸物流的重要节点。

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

围绕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按照大气魄、大旅游、高标准的要求,创新旅游发展机制,优化旅游产业发展布局,强化宣传营销,抓好重点景点建设,力争将巴楚打造成为全域型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示范区和自驾游基地。到“十三五”末,实现旅游接待游客25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6亿元,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大外部市场开拓力度

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引导和扶持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企业营销策划、产品包装和品牌塑造,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十章加快构建援疆工作新局面

充分发挥巴楚主体作用及上海市的积极性,“十三五”期间,投入援疆资金23.47亿元,坚持向基层倾斜、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倾斜,把“输血”与“造血”、建工程与交朋友、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物质支持和文化交流结合起来,着力抓好就业、教育、人才等重点工作,着力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推进产业援疆,着力推动巴楚同内地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巩固经济、干部、人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援疆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努力开拓对口援疆工作新局面。

构建民生保障体系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着眼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实施“三大民生工程”,努力增强群众就业能力,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人口综合服务水平,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切实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各族人民群众。

实施就业创业工程

实施教育水平提升工程

实施卫生健康和社会保障工程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进度,力争2017年投入使用;完成维吾尔医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搬迁改造;完善乡镇卫生院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完成行政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实施村医(社区医生)培养计划。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医疗管理制度,规范执业行为,坚决纠正乱收费、乱用药、滥检查等行为,降低患者医疗费用。鼓励社会办医,逐步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建立健全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食品药品质量标准和安全准入制度。

加强党的领导,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推动规划顺利实施,主要依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级党委必须要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责,合理配置公共资源,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顺利实施。

第三十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

完善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各级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领导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依靠坚强的干部队伍、严密的基层组织体系、管用的群众工作机制,逐级建立健全推进规划落实的领导工作体制。

第三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着眼于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坚决落实执行好国家、自治区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严禁乱收费,健全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方政府治理体制体系,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十健全规划实施体制机制

科学合理编制实施各类规划,完善目标考核机制,确保规划相互协调一致,推进形成规划合力,保障《纲要》有效实施。

第三十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落实和完成各类规划的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各部门要把“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逐条分解到年度,落实到部门,把责任明确到具体人,实行严格考核,重奖重罚,兑现承诺,形成强势推动规划实施的激励机制。

巴楚县人民政府

2015年12月30日

(此件删减部分公开)

关联稿件:

编辑:王文泓